我如何把 AI 調教成我的專屬助理?一個「採購風險報告」的實戰故事

撰寫一份高品質的報告,往往需要耗費大量心力。我嘗試運用 AI 來輔助這個過程,並成功將它訓練成我的專屬助理。本文分享如何透過系統性的引導與互動,將通用 AI 工具,轉化為能精準分析採購風險的專業夥伴。

故事的起點:當腦中的專業,卡在筆尖

在日常業務中,經常需要將複雜的資訊和專業判斷,彙整成清晰、有條理的報告以供決策。這不僅耗時,也考驗著如何將腦中的隱性知識有效文字化。

業務需求與動機

初始動機是希望將繁雜的業務需求分類,利用 AI 進行輔助,特別是希望能對提供給長官的資料有所幫助,例如會議內容的統整分析、法規彙整,以及業務報告的草擬。

「我想說有一些業務上有沒有可能,就是把它弄一些類別,然後我可以靠這個會出的那個機器人,就是幫我做相關的一個輔助。」

— 大陸委員會 O專委

具體應用場景的痛點

在實際工作中,面臨多項挑戰,包括:

  • 會議記錄統整:如何從大量的會議記錄中,快速辨識重點並進行歸納分析。
  • 報告內容生成:如何快速產出符合需求、結構完整的報告初稿。
  • 採購風險評估:在進行採購案評估時,如何系統性地找出所有潛在風險點,並提出具體改善建議,這需要大量的經驗與細膩的判斷。

「我就建了一個模型...請他幫我找有哪些風險的東西,那它列出來之後,我就會對上我工作檔的東西再塞給他,他就會幫我跑一遍。」

— 大陸委員會 O專委

我的調教心法:四步驟,讓 AI 學會「像我一樣思考」

面對上述挑戰,並非直接要求 AI 產出最終結果,而是採用一套系統性的「AI Bot 孵化心法」,透過引導式互動,逐步將 AI 訓練成符合需求的專業助理。這個過程,恰好呼應了 AI 領域的「代理式 AI」(Agentic AI) 思維。

01

先給框架,再填血肉

先構思好報告或分析的大綱架構,將這個「骨架」提供給 AI,作為內容生成的指導方針。

02

明確定義場景與目標

清楚告知 AI 任務情境(如:給長官的風險評估報告)與最終目標,讓 AI 的產出更具針對性。

03

引導式互動,逐步修正

在 AI 產出初步內容後,逐一檢視並進行一對一指導修正,透過來回對話,將內容打磨至最佳狀態。

04

持續餵養,讓 AI 學習

不斷提供相關資料、修正產出,AI 會逐漸學習到使用者的偏好與思考模式,變得越來越聰明。

「我可能會先構思我的大的架構是什麼...給他一個大綱,然後我希望,我就會告訴他,我大概是什麼情境,我要做什麼,然後就請他先幫我塞東西進去,那他塞進去之後我就會看...不是的時候就會一個一個跟他對。」

— 大陸委員會 O專委

實際成效:AI 不只是報告寫手,更是思考的放大器

此方法的核心價值在於,它並非簡單的指令與回應,而是建立了一種深度的人機協作模式。透過這套流程,帶來了顯著的效益:

將繁瑣的構思與撰寫流程,轉變為高效率的人機協作模式,讓專業經驗得以快速、精準地轉化為具體文字。
  • 效率提升:大幅縮短了從零開始構思報告、尋找風險點的時程。
  • 品質優化:AI 能依據過往範例與指令,提出使用者可能忽略的潛在風險,使報告更全面。
  • 知識轉化:成功將個人的專業經驗與判斷,透過與 AI 的互動,沉澱為結構化的文字與分析報告。

未來的預演:我們都將成為 AI 的「訓練師」

這個案例完美展示了如何將 AI 從一個「問答工具」提升為一個能夠共同學習與成長的「工作夥伴」。其核心不在於 AI 技術本身有多強大,而在於使用者如何透過聰明的方法與 AI 互動,引導它成為解決特定領域問題的專家。

「我有感覺我一直餵他東西,它就會慢慢知道我要。」

— 大陸委員會 O專委

這種「持續餵養、逐步修正」的模式,正是 Agentic AI 的精髓。它強調 AI 能夠從互動中學習進化,自主規劃並執行多步驟任務。這不僅是一種工具的使用技巧,更是一種與 AI 共同進化、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未來工作思維。

註:Agentic AI (代理式AI) 強調 AI 能夠自主規劃、執行多步驟任務,並從互動中學習進化,而非僅單次指令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