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同仁孵化「超級小幫手」的奇幻旅程
在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合團司),同仁們除了繁重的日常業務,還需輪流接聽總機電話。然而,民眾的提問五花八門,問題常常橫跨不同科室的業務範圍,讓第一線的同仁備感壓力。
「當接到一通非自己業務的電話,那種想幫忙卻又不知從何查起的無力感,最讓人頭痛。」
這個共同的痛點,加上每日大量的案件審查工作,催生了一個想法:如果能有一位全能的「超級小幫手」,隨時在第一線支援同仁,該有多好?
為了解決真實的業務痛點,合團司的羅學員運用 TryAI 平台,著手孵化專屬的 AI Bot【人民團體問答】,整個過程分為兩大關鍵步驟:
首要任務是建立一個強大的知識庫。他將司內所有主管的法規、民眾申請表格、填寫範例,甚至是網站操作手冊,全部「餵」給了 AI Bot,為這位小幫手建構了最完整、最貼近業務的核心知識。
在解決問答需求後,他進一步思考:「既然 AI 懂法規、也懂表格,那它能不能幫我審查文件?」他開始將協會的會議記錄等申請案件上傳,透過精準的「提示工程」引導,成功讓 AI 協助進行初步的合規性檢查。
【人民團體問答】Bot 的誕生,不僅是個問答工具,更是一位融入工作流程的得力夥伴,帶來了顯著的效益:
同仁接聽電話時,能即時輸入問題,獲得精準回覆指引,迅速解答民眾疑惑。
所有回覆均基於同一知識庫,確保了對外服務口徑的一致性與專業性。
AI 協助初步審查案件合規性,分擔了繁瑣的文書工作,讓同仁專注於更核心的業務。
這個從真實需求出發,由第一線使用者親手打造的 AI Bot,因為完全貼近工作情境,分享給同事後幾乎人人都能無痛上手。它不僅是一位問答助理,更進化為能融入工作流程的審查夥伴。
這個案例完美詮釋了,最強大的 AI 工具,往往不是開箱即用的產品,而是由最了解業務的人,為了解決真實痛點而親手打造。
這不僅是「孵自己的 AI 幫手」,更開啟了「分享我們孵的 AI 幫手」的全新可能,邁向一個共創與共享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