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保护数据隐私的新呼吁

  • 虽然没有抵抗政府监视,但该案例也许标志着来自中国的反抗的开端
ses a smartphone while standing under surveillance cameras in Beijing last May.

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中国用户也会产生大量的在线数据,但很少受到保护;从国家身份证号到家庭住址,导致个人信息被盗的市场蓬勃发展。

其中一些用于国家监视,而许多则用于针对私人的勒索和欺诈。

中国公众越来越关注隐私问题和监视,更多人开始保护自己的数据。

一些反抗者正在崛起,要求那些出售被盗的个人信息的人负责。黑客和博客作者一直在网上发布DIY的修复程序,以教会其他人如何使用加密通信或逃避监视。

“很多人为了方便起见而将自己的数据隐私权进行了交易,” Wu Dong 说,现在他已成为对个人数据盗窃行为采取严厉处罚的倡导者。

吴的行动始于去年,当时他在自己的旅馆房间里藏了一个摄像头,以暴露不合标准的清洁习惯。他的视频广为传播。

为了报复,酒店工作人员泄漏了他的个人身份信息,即 中国酒店为公安部收集的个人详细信息。

吴说:“不管您住在哪个地方,他们都会认出您。您入住酒店,离开时,每个人都会围着你说:‘哦,我们知道你是谁。’” 这次事件发生后,他没有继续担任酒店评论员的工作。

吴花了数万美元试图追踪是谁将他的个人资料放在网上的。一家酒店员工最终因泄漏他人隐私而被罚款500元(约合80美元)。

但除此之外,吴从来没有发现最初人肉他的家伙是谁。

现在,吴主张为报告数据盗窃和寻求损害赔偿提供更明确定义的法律渠道。

监控范围很广

如今中国收集有关其公民的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全国各大城市都连接了约2000万个监控摄像头,其中一些摄像头配备了面部识别功能,每天收集大量的生物识别信息。

在新疆西部地区,居民被迫在手机上安装监视软件,以扫描其照片和文本。

在线购物和移动支付的普及还创建了许多容易被黑客入侵的消费者信息。

这导致数据泄漏上升。在过去的一年中,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发现了由中国公安部门运营的、未受保护的数据库,其中包含有关中国数千人的生物特征数据、以及从共享Wi-Fi网络抓取的数百万私人聊天记录的信息。

吴说:“数据泄漏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中国当局于去年7月发布了准则,要求对科技公司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更大的监督,但法律执行力薄弱。

为了寻求损害赔偿,受害人承担着举证责任。这导致了非法的个人信息市场的泛滥。

中国当局估计,在中国大约有150万人非法转售个人数据,而且往往以低价出售 —— 价格低到,青年艺术家邓玉峰能够负担得起2018年的一场艺术展览,其中包括他购买的近35万条个人信息,都来自数据中间商。

隐私成为一种商品

致力于防止此类泄漏的企业家 Yang Geng 表示:“如果互联网像今天这样进一步发展,则隐私最终将成为社会上最昂贵的商品。”

他曾经是亚马逊中国的首席安全官,后来创立了 Entropage,这是一家提供用户可以添加到电子邮件和消息收发应用程序中的加密工具的公司。

中国政府在数字隐私方面有矛盾的立场。一方面,它需要多孔技术,以便它可以监视维权人士之间的通信,并控制大众对信息的访问。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当局逮捕和关闭了数十家VPN提供商,该软件通常用于翻越中国的大型防火墙。

2019年1月,国家网络空间监管机构宣布了对数据收集的更坚定立场。该机构,移动应用程序 “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民生服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过多地收集个人信息现象 “非常突出”。

也许北京认识到数据盗窃和薄弱的消费者保护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因此它为 Entropage 等初创企业提供了空间。

(别忘了《密码法,它让加密只能防隔壁老王,但对政府完全透明)

抵制面部识别

随着国家监视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数据隐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隶属于中国著名报纸的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74%的受访者反对使用面部识别身份验证方法,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所收集的生物特征数据不会得到充分保护。

越来越有进取心的中国网民也在互联网的遥远角落发起了自己动手的隐私文化。在新兴的中文互联网论坛上,用户经常分享用于防御中国审查制度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个流行的技巧是携带两部手机,一部用于中国应用程序,另一部用于国际应用程序。另一个建议是注册一个美国Apple商店帐户,因为苹果公司从2017年开始在中国境内存储来自中国帐户的个人信息。

但是 Entropage 的 Yang 承认,将数据隐私商业化将是一个挑战,因为该问题尚未在中国完全主流化。他说,随着谨慎的风险资本家转向更安全,更有利可图的投资,他很快就会耗尽资金。

他说,如果有证据证明他的工具被用于恐怖主义,他将自愿停止工作:“我当然更喜欢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而不是[更喜欢]隐私和数据权利。”⚪️

In China, A New Call To Protect Data Privacy

广告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