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年-台灣趨勢研究 後來陸續接了康寧台南廠、聯電台南廠、康寧台中廠、住華南科廠、友達光電、群創光電、台中美光記憶體等大廠員工膳食。 為提供新穎舒適的用餐環境,周志峯參考百貨美食街規劃,將員工團膳餐廳商場化。 以群創光電員工餐廳為例,不僅用餐選擇多樣,還有便利商店、果汁吧、咖啡館等,相當方便。 其實金錢豹的價位並不低,每人238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1143元,比台灣五星級飯店的自助餐廳還貴。 但是金錢豹董事長袁昶平敢以「238」切入市場,看準的就是內地中產勢力抬頭。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認為,餐飲業的衰退也拖累飯店營運,使原本就因住宿旅客衰退重挫業績下,雪上加霜,不過不少大集團知名飯店陸續改為都更危老改建,不論未來會成為住宅、商辦,或結合馨旅店重新推出,前景還算可期,但單純的餐廳店面則沒那麼樂觀。 另一方面,由於民眾外食、聚會等意願降低,加以人力食材與包材等成本水漲船高,也是營業額大幅下修的原因。 餐飲業做為國人最喜歡的微型創業型態,營收表現充分反映一般民眾的消費能力與市況。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餐飲業營收在2019年前多呈現穩定成長,但2020年因疫情出現反轉,2021年尚未恢復元氣,三級警戒更讓業者叫苦連天。 新冠肺炎疫情使國人微型創業最熱衷的餐飲業衰退嚴重,據經濟部統計,2021年整體餐飲業營收降至近5年低點,又以外燴團膳類降至9年低點最慘。 雖然疫情逐漸趨穩,但過往生活習慣恐難回頭,參與其中者在市場未見底前,均得多方評估、調整因應未來變局。 外燴 雲品國際總經理丁原偉說,今年尾牙春酒市場有3大趨勢,第一是提前開賣,第二為企業預算提高,桌價與桌數價量齊揚,第三則是因應企業規模大小,尾牙型態更多元。 核心能量面:疫情對餐飲業是嶄新機會,精進電子商務、數位行銷能力、紮根自家外送物與服務能力、進化新產品開發能力,提升顧客關係,均是致勝之道。 顯見109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部分餐飲業者為因應收入縮減,而以降低人事開銷來節省成本,造成餐飲業員工數明顯下降的情形。 整體而言,雖然餐飲業在2021年受到疫情三級警戒影響,整體營收表現不如以往;然而,下半年隨著各項用餐限制逐漸放寬,加上王品集團、瓦城、漢來美食等大型餐飲集團相繼推出新品牌進入市場,2021下半年餐飲業景氣逐步回溫。 2022年,雖然本土疫情仍嚴峻,但由於業者的應變能力較之前三級警戒已有所提升,且消費者消費模式變的更加多元,加上政府並未重啟嚴格防疫措施,將減緩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力道。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專案副理郎美囡分析,雖然疫情逐漸趨緩,不過經過這三年不時的警戒調整,許多人生活習慣已經大不相同,即使逐漸回歸正軌,過往的生活習慣恐怕也很難回頭,而外送平台高額的抽成費用等額外增加的新成本,除迫使餐飲經營型態得做適度調整,也會影響房東是否願調整租金,以因應未來市場的變局。 在市場競爭與疫情影響的夾擊下,餐飲業汰弱留強的態勢更為明顯,業者不得不開始正視數位轉型議題。 然而轉型並非一蹴可幾,除了需要一定的資金,還需要完善的規劃與有效的執行,即便是選擇與第三方餐飲外送平台合作,仍需要面對平台抽成的成本壓力、平台中眾多餐飲業者競爭等問題。 觀察各細項業別的銷售額(詳見圖5),可發現近五年餐食業、飲料業的銷售額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餐食業109年的銷售額達4,725億元,年增銷售額即便仍維持成長,但增幅創近年來新低;飲料業銷售額則在109年超過800億元,較不受疫情衝擊;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則因受疫情影響,導致部分聚餐及活動取消,故109年銷售額有所下滑。 包括一星餐廳 Longtail、MUME、Impromptu by Paul Lee、金蓬萊以及大腕,都與 WAT 合作推出瓶裝雞尾酒,讓人隨時可以喝到主廚的創意;MUME 大廚林泉與必比登推介 Gubami 主廚陳嵐舒則和有機食材品牌 Green & Safe 合作,推出即時料理包。 一星餐廳天香樓的作法更創新:他們推出的「天香星廚清冰箱」外燴服務——宴席三天前,主廚楊光宗會親自到府察看冰箱食材,客製菜單內容;前一天,則可與主廚走訪市場、採買食材。 宴會當天,則由主廚到府料理,賓客可以現場與主廚交流,獲得第一手的體驗。 星級餐廳、必比登推介到餐盤推薦紛紛推出外帶甚至是外送菜單,甚至嘗試首次與外送平台合作。 40 年老台菜餐廳、必比登推介店家茂園、萬華夜市剛剛整修重開的必比登推介小王清湯瓜仔肉等,都有新嘗試。 「行業標準分類」中又將餐飲業進一步細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各細業別之定義如下表所示。 「一同成長」是提克斯國際餐飲自創立以來不曾改變過的使命,文明與科技日新月異,人類對於飲食的需求及重視也日益百態,我們始終相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唯有不斷創新,在做事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用技術傳承、用知識創新,才能開創餐飲新紀元。 98年初,受到金融風暴波及的高檔宏鼎魚翅餐廳,生意大不如前,周志峯決定盤下來經營。 2003年12月第40屆金馬獎入圍酒會,移師台南億載金城中庭廣場舉行。 為了讓與會嘉賓見識聞名全台的府城點心料理,主辦單位委由延平傳統小吃發展協會精心策劃了一場府城傳統美食文化饗宴,精挑細選出15道點心佳肴。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10年報告指出,110年餐飲業者加入外送平台的比例為51.6%,相較於109年成長了12.4個百分點,且根據台灣趨勢研究於2021年所做的「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指出,六成民眾在三級疫情期間曾經使用外送服務平台,外送平台成為疫情下,民眾減少餐廳內用的方式之一。 整體而言,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消費型態的轉變,許多餐飲業者以此為契機發展線上與實體店面同步,或完全以線上為主的經營模式。 原本以經營店內用餐為主的業者,開始導入線上點餐系統來接受線上訂單,或是直接與外送平台業者合作,搭配外送服務將餐點或是商品化的冷凍食品外送到府,同時保留實體店面的經營,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部分業者則將店面租金與人事成本降到最低,只租下廚房區域並只接受線上外送訂單,完全除去實體店面的部分,形成「雲端廚房」、「虛擬餐廳」的線上經營模式。 餐飲業者除了需設法降低內部經營壓力,其面對的外部競爭壓力以及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亦不容忽視。 年營收變化方面,餐飲業者營業收入除了開曼美食達人、王品餐飲、華膳空廚有略微下降之外,其餘業者營業收入皆較2018年成長,整體而言,2019年營收成長率趨緩,無營收成長率超過五成之業者。 在高度競爭的壓力下,加上疫情帶來的消費者行為改變,餐飲業的競爭環境愈趨激烈,經營者如何改變經營模式,提供不同於以往的傳統服務來創造競爭優勢,勢必為一大挑戰。 在業者家數方面,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現象(詳見圖2),106年為13萬家,近年來逐漸成長,至110年成長為16萬138家,年均成長率為4.0%。 不過,隨機挑選全台 16 間推出「婚宴專案」的業者調查發現,「台北文華東方酒店」及「日月潭涵碧樓酒店」收取 three 成訂金;「太魯閣晶英酒店」則收 5 成,皆超過範本規定的 2 成上限。 一、國外經濟 雖部分國家第三季經濟數據優於預期,惟在全球續處通膨、升息、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下,經濟成長力道仍弛緩,IHS Markit 11月15日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9%,較上月微調0.1個百分點。 二、國內經濟 受全球經貿成長力道趨緩影響,我國10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0.5%、3.4%。 專攻高價鍋物的橘色餐飲集團執行長袁保華認為,考量成本、品質、效益,把鍋物帶出店面的「小外燴」可能成為新趨勢。 而透過與2018年之數據進行年度比較,發現六角國際事業上升至第五名,八方雲集國際則下降至第七名,開曼美食達人、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自2017年起已連續三年蟬聯前三名。 其中Panasonic北九州松下電工是日本住宅設備第一品牌,TOYO KITCHEN STYLE為日本頂級東洋廚房品牌,全系列產品均為日本原裝進口,其ISOLA系列由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操刀。 同時,郎美囡指出,外送平台高額抽成費用等額外增加的新成本,也迫使餐飲經營型態得做適度調整,並會影響房東們,在市場未見底前,參與其中者宜多方調整,以因應未來市場的變局。 餐飲業: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明顯較零售業大,2020及2021年全年營收 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今年上半年受確診人數攀升,影響民眾外出用餐意願,表現尚不穩定,惟下半年隨人潮回流,營業額已超越疫情前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