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ailand (150)
《產業分析》展店已非首要目標 餐飲業現3新趨勢
台灣外送平台在餐飲產業的滲透率近兩年快速攀升,不過整體2020上半年外送平台平均滲透率仍僅有1.6%,以台灣全年高達7,000億新台幣的餐飲消費市場為基礎,仍有極大的規模成長潛力,而這也是兩大外送平台採取「燒錢搶市佔」的策略主因,希望在挹注高昂資金換取市佔優勢後,於市場迎來爆發性成長時取得結構性優勢。 其中foodpanda於2019年即展開與實體零售商合作配送,2020年進一步推出自營虛擬超市「熊貓嚴選」,訂單規模在上線後6個月內成長50倍,使台灣成為foodpanda亞太市場中生鮮雜貨訂單量最大、熊貓超市成長率最高的市場別。 受全球經貿成長力道趨緩影響,我國10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0.5%、3.4%。 民間消費方面,隨疫情趨於常態化,消費人潮回流,加上部分進口車到港及週年慶集客效應,帶動10月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雙創歷年同月新高,分別年增2.1%及13.8%。 外燴 而透過與2017年之數據進行年度比較,發現前六名的排行並無變動,開曼美食達人、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連續兩年蟬連前三名之榮譽。 年營收變化方面,餐飲業者營業收入皆較2017年成長,而台灣海底撈餐飲、台灣國際藏壽司及六角國際事業之營收成長率均超過五成,其中台灣海底撈餐飲營收成長率達91.40%,奪得營收成長率之冠。 餐飲業為滿足人們的生理機能之基本需求而形成之產業,具低進入門檻、高勞力密集及產品或服務易於模仿之特性,又因其低技術門檻及低營運成本,故產業內經營者眾多,屬高度競爭產業。
財經中心/周孟漢報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1月起陸續調降世界各國的電動車售價,日前更是宣布,將調降歐洲和美國最暢銷車款售價高達20%,引來大量特斯拉車主強烈不滿。 眼看各國紛紛大降價,但台灣卻遲遲沒有消息,讓許多人開始質疑特斯拉是不是把台灣人當「盤子」,不過在經過了長達10天的春節連假後,台灣特斯拉官網已悄悄調降售價,價格最多差到22萬。 梓官漁會總幹事張漢雄表示,以前石斑魚身價高,一般民眾較消費不起,現在價格普及化,「以前吃1尾,現在可以吃3尾」。
三位馬來西亞大學女生,發現許多國際難民孩童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而輟學,因此成立PichaEats,訓練難民成為專業廚師,提供從設計菜單、品管、包裝、品牌到通路行銷的完整協助,把異國美食送進馬國民眾餐桌,因而改善難民的生計,讓他們的下一代可以接受教育,扭轉命運。 本公司創立至今,本著提供良好的品質及專業的態度,給予客戶最好的產品,秉持著穩健發展、追求企業永續經營及成長為理念,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 其中一項較可行的產業發展路徑為以雲端餐廳結合外送平台的模式,藉由降低店面租金、外場薪資與食材分別採購費用換取較大的獲利空間。 例如日本東利多控股出資的「Ghost restaurant研究所」,藉由提高共通性食材利用率、削減實體店鋪運營成本的做法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 而台灣各類型新創雲端餐廳也正蓬勃發展,例如Just Kitchen、蜂鳥食堂、生活倉廚等,成為疫情下外送平台產業生態圈中具備豐沛發展活力的族群。 2012年foodpanda進入台灣、2016年Uber Eats宣布登台,台灣餐飲外送市場開始逐步增溫。 目前台灣外送平台產業已形成兩大外資龍頭對抗、本土新創湧入、以及專業第三方物流、不動產服務、資訊系統、電商平台異業跨足的豐富產業生態。
其中台北老爺的ROYAL BAKERY推出造型蛋糕開拓客層,寒舍艾美則推出全年常銷的奶黃餅、養生雞粥,並積極洽談年節商品的多元化銷售管道。 位在萬華的台北凱達大飯店為拚餐飲,將全力拓展外燴市場,同時館內擴增包廂區的彈性使用空間。 誠品行旅為搶婚宴與商務餐飲商機,將二樓In Between之間餐廳裝修為全新多功能空間,一樓的The Chapter Cafe則與AE卡和花旗Prestige卡合作,開拓更多高端餐飲消費客層。 民視新聞/林詠琪、黃鴻宇 新北報導中國食品進口爭議持續延燒,進口螺螄粉的摩爾霍普公司,不只網站停擺超過10天,位在新北市的公司也大門深鎖,員工持續放假。 關務署表示,因為業者交出不出輸入許可資料,因此被查扣的螺絲粉,將近兩千公斤都被認定是走私品,將全數銷毀,負責人也緊急諮詢律師,除了喊冤之外,也澄清將持續與政府溝通。 觀察各細項業別的銷售額(詳見圖5),可發現餐食業的銷售額明顯高於其他業別,106年的銷售額超過4,000億元,近五年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飲料業的銷售額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而在業者家數方面,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詳見圖2),自104年為12萬4,124家,近年來逐漸成長,至108年成長為14萬6,009家,年均成長率為4.15%。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台灣餐飲業市場近趨飽和、競爭愈趨激烈,使餐飲業營運策略因此轉變,大量展店已非連鎖餐飲品牌首要目標。 同時,在疫情衝擊及外送趨勢成形下,餐飲業者在發展策略上亦出現3大趨勢,除強化數位化布局、提升外送外帶比重外,開設街邊店的可能性亦再度提高。 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台灣餐飲業2020年前8月營收5100億元、年減6.7%,衰退幅度較前7月8.1%收斂,主要受惠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暑期旅遊及聚餐旺季、振興券刺激消費,帶動餐館及飲料店營收回升,使整體餐飲業單月營收自7月起恢復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