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推廣點餐環保外送 新營36家響應 最新消息 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資源回收全民動起來 日期有網友陳情台北市公共垃圾桶設置相關問題,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親自回覆稱環保局會「評估檢討」。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認為,與其恢復垃圾桶,不如教育台北市民減少產生垃圾,或是有垃圾就帶回家。 對此,國民黨台北市議員詹為元直言,「現階段要做的是應該要擬定更完善的管理機制」,這才是確保民眾不再公用垃圾桶丟棄家庭垃圾及在路邊亂丟垃圾。 市長黃偉哲呼籲民眾,外帶、外送多使用環保容器盛裝,優先選擇響應「減廢日」店家,既鼓勵支持環保店家,自身又享優惠,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微型塑膠,被廣泛稱為「塑膠微粒」,但不僅限於顆粒形式,而是指直徑或長度少於5毫米的塊狀、細絲或球體的塑膠碎片,可能來自於化妝品中的柔珠或經塑膠垃圾風化分解而來。 環保署表示,目前國際間並無判定微型塑膠確切來源的具體方式,但可合理推斷微型塑膠是由各類人造塑膠物品廢棄進入環境中不斷裂解後產生,微小的塑膠易被生物誤食,常在人類不知情的情況下,經食物鏈進入人體,可能會影響人體內分泌、生殖系統,甚至有致癌之可能性。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110年頒布「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11次修訂之定義,「餐飲業」係指「從事調理餐食或飲料供立即食用或飲用之行業」,且餐飲外帶外送、餐飲承包等亦歸入本類。 「行業標準分類」中又將餐飲業進一步細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各細業別之定義如下表所示。 2022澎湖環保年,縣府推動商圈減塑,馬公中正路觀光商圈連續兩年獲得「環保夜市形象改造專案計畫」特優殊榮。 為迎接暑假到來,7-ELEVEN與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即日起至8月31日舉辦「發現減塑智多星」暑期同樂會,不但有實體場次,讓小朋友開心體驗小小店長,同時推出線上串聯線下O2O場,在家也能安心玩。 此外,6月15至28日門市當筆加價購優惠,推出CITY CAFE大杯冰燕麥拿鐵2杯99元,自帶飲料杯購買2杯再省10元。 網站內之所有著作及資料,其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其他智慧財產權、所有權或其他權利,均為本企業所有,非經本企業合法授權,不得擅自重製、改作或以其他任何形式、基於任何目的加以使用。 4.例外排除:政府機關、學校如因無可配合之餐飲業者而無法執行減少使用一次用產品相關措施,或有其他須使用一次用產品之特殊情形(如防治傳染病噴藥人員飲食或飲水等)時。 環保署8月公布今年上半年紙容器回收量為7萬3863公噸,較去年同期的2.8萬噸,多出近2倍,更遠遠高出2018年整年回收量的4萬多公噸。 【本報台北訊】響應環保署7月上路的新法規,統一超商率先宣布結合旗下通路7-ELEVEN與餐飲品牌關係企業,提供自備飲料杯至少5元起的價差優惠。 全家便利商店響應環保署新政策,宣布自6月29日起,消費者自帶環保杯可折抵5元。 依衛福部食品容器包裝規範,食品包裝容器使用後不能再回收到原產品,若做好清潔則可回收到同材質工業材料回收,達到循環經濟效益,或當作可燃廢棄物進行處理。 疫情亦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經營型態雲端化成為趨勢,餐飲業者也為此嘗試發展新型態的經營模式,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線上。 在禁止餐廳內用後,餐飲業者陸續與外送平台合作以減緩衝擊,外送服務能讓餐飲業者更有彈性因應疫情調整經營策略。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10年報告指出,110年餐飲業者加入外送平台的比例為51.6%,相較於109年成長了12.4個百分點,且根據台灣趨勢研究於2021年所做的「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指出,六成民眾在三級疫情期間曾經使用外送服務平台,外送平台成為疫情下,民眾減少餐廳內用的方式之一。 油電雙漲引發漲價海嘯,量販店業者表示,每年三、四月是零售業「三窮四絕」的淡季,今年三月底,又碰到證所稅復徵、油電雙漲等一連串議題連續發酵,讓以平價為訴求的量販店也感受到寒意,業績相較去年同期有明顯衰退。 高雄福華公關經理劉佳貞表示,因越來越多消費者要求「請不要摻味精」,因此決定從善如流。 許明輝指出,招商和委外經營招標不成,其中的癥結點就在於市場四周的交通亂象和攤販問題,攤商有在地民眾消費習慣的顧慮,不願冒險進駐,公所也很擔心美食廣場閒置過久引來負面聲音,已組成活化第一市場的工作小組,近期會開會協商對策。 整修後的二樓美食廣場劃設四十一個攤位,硬體設施完善,有客梯和電梯,更有標準化的抽油煙設備及冷氣空調,空間寬敞明亮,但營運卻不如預期,無法發揮如百貨商圈美食街功能,讓傳統市場蛻變成在地小吃的美食廣場。 保證桌數、桌數變動之規範:明定消費者於簽訂本契約時,雙方約定於餐會期日前確認桌數,確認之後若要再增加桌數,需得到餐飲業者同意。 服務資訊透明:契約需明列日期、提供服務時間、廳別、宴席型式、有無酒水費、服務費、試菜、彩排等,避免後續爭議。 明定定金退還比例:消費者於舉辦宴席期日前取消訂約,得依離辦席期日時間長短,要求餐飲業者依比例退還定金。 新北市勞工局表示,如果民眾能從可獲利市場投入新創事業,並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曝光產品資訊,將能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 餐飲業進入門檻低,加上商品同質性高,因此容易被快速模仿,隨著同業之間競爭加劇,餐飲市場逐漸趨於飽和,為強化市場競爭力,愈來愈多業者嘗試提供多元化服務,並致力於服務品質的提升,積極建立品牌形象,強化商品附加價值,創造差異化的服務體驗,以與其他業者做出區隔。 外燴 自2020年起,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餐飲市場受到衝擊,傳統經營模式受到挑戰,如何在競爭愈趨激烈的餐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將是餐飲業者們所面臨之課題。 在確認餐點內容無誤後,網站會通知店家,使用可重複清洗的容器盛裝,再由循拾派員外送。 2021年新增5家餐飲業者針對機關團體或大型活動,提供環保餐盒外送服務,且提供常態性自備餐盒優惠的店家參與率近6成,直接從源頭減少一次性產品使用,達到減塑之效。 環保署指出,推動自備環保餐具,可幫助餐飲業者減少成本,也能讓免洗餐具減量,因此將積極向大型連鎖餐飲業者宣導,希望業者配合推動;同時希望政府機關或學校舉辦會議或活動時,能優先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如訂購鐵製餐盒便當或外燴服務。 環保局表示,塑膠製品長期之使用,為人類帶來便利性,但在無形中已對生活環境、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現行各項政策推行之目的,主要希望逐步改變人類生活習慣,而不僅僅是末端防堵之手段。 本公司產品生產工廠通過ISO14001認證,生產過程的任何環節都管制不使用含有鉛、六價鉻、汞、鎘等重金屬或其他嚴重影響環境的材料。 另外,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例如華航旗下「華膳空廚」與家樂福合作,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進軍零售通路;連鎖速食業者「頂呱呱」則將熱銷產品「紅茶雪泥」,轉換成冰品型式,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 2021年5月開始全臺進入疫情三級警戒,餐飲業首當其衝,餐飲場所禁止內用,用餐管制措施更加嚴格,為因應此波限制,餐飲業者亦紛紛祭出因應措施。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詳見圖4),可發現餐食業及飲料業近五年家數呈現逐年增加之現象,餐食業在110年突破13萬家,飲料業則是在110年突破2.7萬家,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逐年減少,近兩年皆維持在2,200家左右。 在餐飲業銷售額方面,106年至109年每年銷售額皆有所成長,自106年的5,160億元成長至109年的5,747億元(詳見圖3),109年受疫情影響,使得銷售額成長趨緩,110年5月開始疫情轉為三級警戒,用餐管制措施更加嚴格,餐飲業銷售額出現負成長,下滑至5,69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