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國門將開、後疫情時代 企業尾牙市場漸復甦 產業熱點 產業 經濟日報 當您點擊「我同意」時,視同您已充分了解並同意本網站智能客服「E-GOV小幫手」開始蒐集與處理您所提供的資料,蒐集範圍將包含使用COOKIE記住您的角色與當次對話紀錄。 據官方數據今(2)日公布,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將近8萬人民幣,換算新台幣約34~35萬元左右,全國平均為3.68萬人民幣(折合新台幣16.3萬元)。 反觀台灣方面,主計處去年底公布全台員工薪資最高在新竹市,平均年薪為106.9萬元。 美系外資表示,受到需求疲軟,ABF載板已出現先前預估的開始出現降價,特別是對PC及繪圖晶片,近期伺服器需求也開始減弱,恐將導致供過於求較先前預期還高。 預估第一季平均售價恐將季減10-15%,而需求疲軟恐將導致第二季售價仍進一步下滑。 美系外資指出,考量英特爾Sapphire Rapids和超微Genoa滲透率較先前預估低,超微對GPU需求較低,加上今年PC和伺服器整體出貨量恐有調降空間,美系外資預估ABF載板今年將供過於求達約12%、至2025年將擴大至約15%,較先前預估的10%、14%擴大。 美國政府擴大制裁中國電信設備廠華為,傳出已停止核發美國企業供貨中國華為的許可證,不過中國媒體指出,美國濫用國家力量打壓華為,反而使中國的國產化進程加速,而且美國制裁華為的最新舉措,將導致正遭遇困境的美國企業雪上加霜。 但今年下半年開始,他不再出國,改在餐廳坐鎮,餐廳也將單點菜色改為推出不定期更換的賞味菜單。 除了疫情限制,原因也是去過基隆崁仔頂魚市場或屏東泰武鄉布農部落、寧夏夜市等台灣東南西北各地的他,發現了台灣食材的魅力,能給予他充沛的創作能量。 整體而言,雖然餐飲業在2021年受到疫情三級警戒影響,整體營收表現不如以往;然而,下半年隨著各項用餐限制逐漸放寬,加上王品集團、瓦城、漢來美食等大型餐飲集團相繼推出新品牌進入市場,2021下半年餐飲業景氣逐步回溫。 2021年5月開始全臺進入疫情三級警戒,餐飲業首當其衝,餐飲場所禁止內用,用餐管制措施更加嚴格,為因應此波限制,餐飲業者亦紛紛祭出因應措施。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詳見圖4),可發現餐食業及飲料業近五年家數呈現逐年增加之現象,餐食業在110年突破13萬家,飲料業則是在110年突破2.7萬家,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逐年減少,近兩年皆維持在2,200家左右。 但109年銷售額成長率僅0.6%,較108年成長率下降了4.6%,可見在疫情的衝擊下,餐飲業的銷售額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使得成長趨緩,但是靠著外送與外帶市場以及冷凍餐食在線上線下通路販售,使餐飲業的銷售額仍有微幅增加。 二星餐廳 logy 主廚田原諒悟觀察,因為無法出國,許多人在台灣品嘗異國料理來緩解想出國的渴望,他觀察到,許多日本料理店家,這陣子都很熱門;另一方面,他也發現,不少年輕人會把手邊留做旅遊基金的消費,花在價格平易近人的餐廳上,他們雖然定期還是會造訪精緻餐飲餐廳,但可能一個月就會去好幾次相對平價、精緻的餐廳。 第1屆台南美食展為期2天,周氏蝦捲備料在第1天中午之前就全部售罄。 第2屆連辦3天,30多家業者合計營業額1千2百萬,周氏蝦捲就貢獻了120萬,業績嚇嚇叫。 由於雲品目前在北部共有 5 個宴會據點,同時間可出動 20 組人力 (約 400 外燴 人),在與外部業者合作後,並不會增加額外成本,毛利率將較既有的宴會廳接單更高,還可將既有人力資源擴大發揮。 疫情解封後,各主要國家網購消費力道仍在:受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 出,消費方式移往線上,各主要國家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在2020年皆呈現大幅成長態勢,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亦明顯提升。 然而隨全球疫情衝擊逐漸淡化,實體店面營收逐步回升,網路購物年成長幅度放緩,占零售業比重則呈持平或略為下降趨勢。 5.本部持續強化零售及餐飲業數位轉型競爭力:為積極協助業者提升營業績效及數位競爭力,本部持續推動零售、餐飲等服務業者運用雲端解決方案等數位工具蒐集及共享數據,並運用數據回饋驅動中小型零售、餐飲等服務業者數位轉型,以發展新商業模式、拓展新市場。 疫情亦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經營型態雲端化成為趨勢,餐飲業者也為此嘗試發展新型態的經營模式,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線上。 在禁止餐廳內用後,餐飲業者陸續與外送平台合作以減緩衝擊,外送服務能讓餐飲業者更有彈性因應疫情調整經營策略。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10年報告指出,110年餐飲業者加入外送平台的比例為51.6%,相較於109年成長了12.4個百分點,且根據台灣趨勢研究於2021年所做的「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指出,六成民眾在三級疫情期間曾經使用外送服務平台,外送平台成為疫情下,民眾減少餐廳內用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