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太郎日本料理,菜單,定食,日本美食餐廳,聚餐,婚宴,外燴 @ 微風廣播 :: 痞客邦 :: 在市場競爭與疫情影響的夾擊下,餐飲業汰弱留強的態勢更為明顯,業者不得不開始正視數位轉型議題。 然而轉型並非一蹴可幾,除了需要一定的資金,還需要完善的規劃與有效的執行,即便是選擇與第三方餐飲外送平台合作,仍需要面對平台抽成的成本壓力、平台中眾多餐飲業者競爭等問題。 在餐飲業所面臨的困境方面,目前市場趨近飽和,同業之間的競爭程度加劇,業者同時面對了來自內部與外部的壓力。 根據經濟部109年所做的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餐飲業者目前所面臨的困難以「營業成本上升」、「人事成本過高」及「同業間競爭激烈」為主,顯示近年來餐飲業者經營的關鍵主要還是控制成本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在109年受到疫情影響而消費低迷的情況下,餐飲業者更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成本支出,首先在人事成本方面,基本工資逐年上升,使得人事成本提高,其他如食材或是租金等成本也是造成高營業成本的因素,因此如何做好內部成本控制,減少經營壓力,為餐飲業者須要面對的課題。 3.疫情洗禮後零售及餐飲業之蛻變:實體通路業者加速數位轉型:零售業者自疫情爆發以來紛紛積極自建或加入網路購物服務平台,截至今年第3季布局線上銷售管道之家數占比達49.5%,較2019年第4季上升10.9個百分點。 各主要國家餐飲市場復甦時間較零售業長:美國疫苗施打較亞洲國家早,餐飲業率先於2021年回到疫情前水準,今年1-10月較2019年同期成長32.4%。 南韓和我國至2021年仍未回復疫前水準,惟自今年1-10月營業額合計已回到疫情前水準,分別增加8.3%及4.0%。 日本受到疫情反覆影響,截至目前餐飲業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今年1-8月減少38.8%。 面對市場飽和的現況,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價值,將是吸引顧客、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在餐飲服務同質性高的情況下,許多的業者以強化數位服務的方式增加附加價值,進而差異化服務體驗。 另外,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例如華航旗下「華膳空廚」與家樂福合作,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進軍零售通路;連鎖速食業者「頂呱呱」則將熱銷產品「紅茶雪泥」,轉換成冰品型式,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 根據天下雜誌2020年的兩千大調查資料,在觀光餐飲業方面,開曼美食達人(85度C)、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統一星巴克)為餐飲業者中,自2017年起已連續四年蟬聯前三名,且2020年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大幅領先榜上其他餐飲業者。 在餐飲業銷售額方面,106年至109年每年銷售額皆有所成長,自106年的5,160億元成長至109年的5,747億元(詳見圖3),109年受疫情影響,使得銷售額成長趨緩,110年5月開始疫情轉為三級警戒,用餐管制措施更加嚴格,餐飲業銷售額出現負成長,下滑至5,690億元。 張鑑弘表示,幾年前就注意到中華郵政使用電動郵務車,加上長期都跟中華汽車買車,所以跟業代有在注意這件事,但當時價格偏高,要價上百萬,目前品牌已提供較多的購車方式,電池也可以租賃,等於每個月只要繳幾千元,加上車價已降到五十多萬元。 以油車來看,基本油錢及一年兩次保養費用,每台車每年約5.8萬元,在菱利電動車「車電分離租賃方案」下,每台電動車支出成本降到約3.5萬元較油車更划算,我們只需要克服充電和規畫好行駛路線,而且電動車為自排,讓年輕司機更容易上手,所以先買兩台試試看。 餐飲業做為國人最喜歡的微型創業型態,其營業額也充分反映升斗小民的消費能力與市況,徐佳馨指出,綜觀近十年的餐飲業營業額,2019年之前多呈現穩定成長,但2020年因疫情出現反轉,直到2021年都沒恢復元氣,三級警戒更讓餐飲業首當其衝而叫苦連天。 餐飲業做為國人最喜歡的微型創業型態,營收表現充分反映一般民眾的消費能力與市況。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餐飲業營收在2019年前多呈現穩定成長,但2020年因疫情出現反轉,2021年尚未恢復元氣,三級警戒更讓業者叫苦連天。 邁入後疫情時代和國門將解封,沉寂2年多的尾牙春酒市場也逐漸復甦,飯店業者觀察,今年春酒尾牙有提前開賣、企業預算提高,桌價與桌數價量齊揚、尾牙型態更多元3大趨勢。 雖部分國家第三季經濟數據優於預期,惟在全球續處通膨、升息、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下,經濟成長力道仍弛緩,IHS Markit 11月15日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9%,較上月微調0.1個百分點。 民視新聞/林詠琪、黃鴻宇 新北報導中國食品進口爭議持續延燒,進口螺螄粉的摩爾霍普公司,不只網站停擺超過10天,位在新北市的公司也大門深鎖,員工持續放假。 關務署表示,因為業者交出不出輸入許可資料,因此被查扣的螺絲粉,將近兩千公斤都被認定是走私品,將全數銷毀,負責人也緊急諮詢律師,除了喊冤之外,也澄清將持續與政府溝通。 外燴 專攻高價鍋物的橘色餐飲集團執行長袁保華認為,考量成本、品質、效益,把鍋物帶出店面的「小外燴」可能成為新趨勢。 我國餐飲業部分營收有賴國外旅客消費挹注,然而109年3月之後,全球疫情日趨嚴重,臺灣開始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導致外國觀光遊客驟減,連帶衝擊了餐飲業的營收表現。 而在業者家數方面,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詳見圖2),自105年13萬651家,近年來逐漸成長,至109年成長達15萬3,689家,年均成長率為4.15%。 今年上半年受確診人數攀升,影響民眾外出用餐意願,表現尚不穩定,惟下半年隨人潮回流,營業額已超越疫情前水準。 今年因疫情常態化,加上國旅補助,累計1-10月餐館及飲料店營業額皆回復至疫情前同期水準;惟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航空載客數尚未全部恢復,仍較2019年同期減少30.3%。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神達控去年業外大進補,同時全年營收478.33億元,創下歷史第四高,神達控今年的股利配發受市場矚目。 神達去年前3季神達EPS已達9.56元,全年EPS肯定創歷史新高。 神達控去年的業外收益包括:第二季處分美國Concentrix持股與中國資產,第三季轉投資TD SYNNEX Corp.於9/1合併Tech Data發行新股,致神達持股比例降低,依IFRS規定,由「權益法」改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因而認列一次性評價利益及估列相關所得稅後的處分利益為68億元。 神達控旗下神雲的營收還是佔比最高的,到將近8成;其次為神數營收占比13%,神達約7%。 零售業:在2020及2021年雖有部分時間點受疫情衝擊,致營收下滑,惟在網路銷售持續成長,加上政府祭出相關振興及補助措施下,帶動2020及2021全年營收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今年1-10月已明顯超越前三年同期水準。 疫情讓許多主廚不得不開始許多關於經營餐廳的新思考:提供餐飲服務,或許不只在能餐廳現場? 除了外帶外送,許多主廚也開始跨界合作,以不同形式傳達美味,也是分散經營風險。 轉型初期因為店售與外送兩邊業務不同也沒有辦法兼顧,加上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廣,除了原本的主力商品點心蛋糕,還希望能有滷味,甚至現做炒飯、炒麵,於是積極開發菜色,後來慢慢發現已有能力可以接辦宴會,營業項目不只吃的,飲料、餐具租借的服務也陸續到位,最後決定轉換事業重心專注於發展外燴市場,並將公司搬遷至內湖直到現在。 新冠肺炎疫情瀰漫全球2年,不只國際觀光客減少,台灣民眾經歷去年的三級警戒後,也改變過去習慣內用、大啖美食的習慣。 根據經濟部資料,2021年整體餐飲業營業額為7280億元,較2020年衰退6.37%,其中飲料店營業額為924億元,年減5.52%;餐館類為6094億元,年減6.21%;外燴團膳類僅有261億元,年減12.66%。 餐飲業: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明顯較零售業大,2020及2021年全年營收 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