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2020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版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 商業情報資訊站 為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外帶及無接觸餐飲成為趨勢,促使餐飲業者推出以個人化、攜帶型為主的新產品,例如知名燒肉品牌「老乾杯」推出外帶燒肉便當;王品集團成立新的純外帶品牌「來滋烤鴨」,打破傳統烤鴨需多人共享的限制,推出個人外帶餐。 綜觀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發現,自106年起餐飲業家數呈現逐年成長,而受僱員工人數及營業額在108年之前仍維持成長態勢,109年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導致營業額出現衰退,110年因管制措施相較109年更加嚴格,營收表現更顯疲弱,連帶影響受僱人數減少。 另外,在服務上,PichaEats鎖定10人以上的團體外送、派對聚餐和企業外燴,而不是服務成本較高的一對一外送服務。 目前PichaEats 70%的營收來自外燴服務,知名企業如Airbnb和Facebook都是合作對象。 先祖乃取「醉月」之情景為創業食堂之名---醉月食堂; 「醉月食堂」創立之初專營小吃及外燴(辦桌),服務歷經父、祖兩代之艱難,傳至第三代(魏志佑先生)手中,正值台灣經濟起飛,「醉月食堂」一躍更名「醉月軒」。 醉月軒從傳統的宴席包辦,到蓮子大餐多元化的經營,有賴蓮花節產業文化活動的人氣與名氣,醉月軒成長隨著白河蓮花節的成長而茁壯。 另外,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例如華航旗下「華膳空廚」與家樂福合作,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進軍零售通路;連鎖速食業者「頂呱呱」則將熱銷產品「紅茶雪泥」,轉換成冰品型式,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詳見圖4),可發現餐食業及飲料業近五年家數呈現逐年增加之現象,餐食業在110年突破13萬家,飲料業則是在110年突破2.7萬家,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逐年減少,近兩年皆維持在2,200家左右。 創立3年內,便獲得了The Edge Malaysia的青年領袖獎、富比世(Forbes)30 under 30、安聯集團(Allianz)未來世代獎首位得主等成就。 在飲料業方面,近年飲料業家數、營收均逐年攀升,主要成長動能為咖啡店及手搖飲料店快速展店。 除了路易莎、星巴克等知名連鎖品牌咖啡店持續展店外,單店經營的咖啡店亦不斷增加,帶動國內咖啡店家數連年成長。 而龐大的手搖飲料商機,造就許多的市場後進者,如一芳、老虎堂等業者以新鮮現做為訴求,主打單一系列飲品,進入手搖飲料市場;另有業者則以高品質及精緻化為訴求,開拓高價位的手搖飲料市場,帶動整體營業家數及營收成長。 除了國內消費者外,臺灣美食享譽國際,根據108年交通部觀光局「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指出,近年來吸引觀光客來臺旅遊之主要因素為美食或特色小吃,顯示美食觀光的發展亦為臺灣餐飲業家數及營收成長的影響因素之一。 而PichaEats將營收的50%歸屬難民家庭,涵蓋食材成本及家庭所需;其餘50%則歸平台,以支付營運及推廣發展成本。 沒有中央廚房的經營模式,節省了大筆營運和管理費用;更重要的是,PichaEats沒有收不到錢的呆帳,因為客戶必須先付款才能拿到食物。 在業者家數方面,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現象(詳見圖2),106年為13萬家,近年來逐漸成長,至110年成長為16萬138家,年均成長率為4.0%。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110年頒布「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11次修訂之定義,「餐飲業」係指「從事調理餐食或飲料供立即食用或飲用之行業」,且餐飲外帶外送、餐飲承包等亦歸入本類。 欣榮商號原名內角商店,在民國61年3月開店,迄今30年3個月,於91年改名為欣榮商號現今負責人為黃珠女女士,是第二代經營。 2008 年大成集團在台灣屏東縣建立桐德核心種豬場,引進鹿兒島黑豬品系,建立從育種、到契約養殖肉豬場的垂直整合體系,並設有全球首推的固液分離豬廁所,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環保淨化種豬場。 全家指出,「marry me」此次推出超過20項婚禮周邊商品,喜餅類網羅大黑松小倆口、一之鄉、杏芳、阿默等中西式喜餅業者。 在親如家人的同仁努力下,我們歷經各種挑戰,為善盡企業責任,我們提供員工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定期進行專業的知識與技術訓練,累積公司永續經營的動能。 1989年大成在印尼進入水產品領域,目前根島生態蝦廣受日本及台灣市場的歡迎,為供應全球草蝦、白蝦、螃蟹等多樣化的水產品,現在台灣設有水產試驗場,在印尼、越南擁有多座水產加工廠,並興建水產飼料廠朝向整合體系發展。 大成在台灣設有多所蛋雞場及契約養殖場,提供完善現代化的畜舍,為蛋雞進行定期健康檢測,所生產的雞蛋,經由專業洗選廠,提供消費者及食品加工業者安全優質的品牌蛋及液蛋。 大成以每年五百萬噸黃豆、玉米及小麥採購規模,是東亞地區大宗原料重要的使用者,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全程電腦監控,結合生物科技與營養配方,提供肉雞、蛋雞、鴨、豬、反芻動物、水產品等高飼效、高品質的飼料,是台灣最大的飼料領導品牌,現在中國大陸、越南也擁有多座飼料廠。 近日由於全台高麗菜盛產,各家通路業者為幫助台灣農民,紛紛響應推出優惠活動,包含頂好超市消費滿額就免費送;全家便利商店則是祭出讓會員用點數兌換。 今年因疫情常態化,加上國旅補助,累計1-10月餐館及飲料店營業額皆回復至疫情前同期水準;惟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航空載客數尚未全部恢復,仍較2019年同期減少30.3%。 另依餐館型態觀察,西式速食、聚餐及日常型餐廳今年1-10月均回到疫情前同期水準,而「宴會型餐廳」今年1-10月營業額仍低於2019年同期。 PichaEats以餐飲這個龐大的商機為切入點,將難民帶在身上的特色和技能——異國料理和廚藝——充分發揮,在競爭激烈的餐飲紅海市場中,開創出新的藍海市場,占據一個區隔鮮明的位置。 PichaEats的三位創辦人林月金、林淑嫻與李瑞鈴,在就讀UCSI(思特雅大學)期間,便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學校的難民教育計畫,在難民學校擔任志工教師。 但她們發現許多學生在年紀稍長後便必須在夜市工作以支持家計,或是照顧年幼的弟妹而中斷學習,這使得孩子們無法藉由教育來翻轉社會階級,難民家庭經濟因此陷入惡性循環。 為解決這個問題,三個大學生開辦了一個能長期幫助難民家庭的組織,PichaEats的前身Picha Project因而誕生。 由於鄉下人口的外移(早期有市場、菜販、魚販..數家)以及內角營區大門方位的改變(理髮、洗衣、洗澡、妓院..等相關行業)流動攤販的影響,往日商圈裡人來人往的繁榮景象已不復見,但經營者魏豐鑫先生仍不斷積極拓展商店的周邊事業,更暪日辛勤的配送食材至鄰近學校的營養午餐廚房。 近年基本工資逐年調漲,增加餐飲業者的經營壓力;而餐飲業屬高勞力密集型、低技術門檻之產業,難以避免人員流失之問題;另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導致食材成本上揚,因此如何做好內部成本控制,減少經營壓力,為餐飲業者須面對之課題。 Picha Project提供餐飲外送平台服務,讓難民家庭可以把手作食物賣給大學生,讓家庭可以有錢讓子女繼續讀書。 畢業後,三人將Picha Project發展為社會企業PichaEats,從吉隆坡進一步拓展組織規模。 外燴 現在,PichaEats與來自敘利亞、緬甸、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難民家庭合作,提供各國的傳統特色料理,也幫助馬國民眾有機會了解不同的風俗文化以及難民議題。 5.本部持續強化零售及餐飲業數位轉型競爭力:為積極協助業者提升營業績效及數位競爭力,本部持續推動零售、餐飲等服務業者運用雲端解決方案等數位工具蒐集及共享數據,並運用數據回饋驅動中小型零售、餐飲等服務業者數位轉型,以發展新商業模式、拓展新市場。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近5年逐年增長(詳見圖1),從104年的35.1萬人增加至108年的41.2萬人,其中107年首度突破40萬人,年均成長率為4.11%。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106年至108年呈現成長現象(詳見圖1),近兩年因受COVID-19疫情衝擊,109年首度出現負成長,109年及110年受僱員工人數大幅下降至39萬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