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40)
一張圖看懂2020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版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 商業情報資訊站
國內汽車大廠中華 (2204-TW) 今 日宣布,電動貨車 e-VERYCA 推出以來上市至今熱銷近百台,除了切入郵務車版圖,也拿下外燴點心業者訂單。 根據外媒報導,PC產業指標性人物、宏碁前義大利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驚傳因脊椎手術引發併發症逝世,享壽68歲。 在他科技業40年的涯中,曾為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聯想(Lenovo)等科技巨頭效力。 法國總統府27日舉辦農曆新年晚會,巴黎律師公會登錄律師詹文睿在台灣駐法代表吳志中推薦下,一同出席盛會,詹文睿事後在臉書發文分享與馬克宏互動的經歷,透露馬克宏聽到「台灣」時眼睛一亮,更緊握他的手說,「請把電動車和半導體帶來法國!」引發業界熱烈討論。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升息1碼,符合市場預期,雖未釋出升息周期即將結束信號,但升息激烈程度明顯放緩。 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2022年困擾市場的高通膨壓力,2023年可望迅速下滑,是時候掌握政策轉彎投資機會,同步升評金控雙雄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至「優於大盤」。
若從各小類觀察,除少數偏向觀光類型產業如「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其他專賣零售業」,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外,其餘各業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 台灣外送平台產業集中度高,擁有強大資本力量支撐的外資品牌foodpanda與Uber 外燴 Eats先佔優勢顯著,無論是在合作店家數量、服務覆蓋範圍、配送人員以及用戶規模等關鍵數據上,相較於其他企業的領先差距均十分龐大,遙遙領先的高覆蓋率使兩大品牌得以形成高選擇多元性、短配送時間的供給端優勢,並轉化成為高市佔率的競爭護城河。
網路銷售額持續攀升,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由2020年第1季9.2%升至2022年第2季12.4%,第3季因消費者重返實體店購物,拉高實體門市營收規模,雖網路銷售持續成長,但占營收比重降為10.8%。 零售業行動支付使用比率持續提升:觀察2021年零售業消費者付款方式,與疫情前(2019年)相比,以支票、轉帳及匯款增加5.1個百分點最多,主因部分零售業者因應疫情轉往線上平台開設店鋪,或與外送平台合作,收款方式採以支票、轉帳或匯款方式入帳。
我們誠摯地邀請擁有「社團活動經驗」、「餐飲服務興趣」、「運動體保」、「喜愛挑戰突破自我」的您加入,一起努力、成長茁壯。 「一同成長」是提克斯國際餐飲自創立以來不曾改變過的使命,文明與科技日新月異,人類對於飲食的需求及重視也日益百態,我們始終相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唯有不斷創新,在做事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用技術傳承、用知識創新,才能開創餐飲新紀元。 第一代負責人早年以路邊攤切仔麵小吃店起家,為中部地區知名宴客場所,培養穩定的客源、精緻的佳餚、創新的食材與變化,已經營四十餘年的「新黑貓餐廳」,擴大營業求新好,目前的台菜海鮮餐廳,歷經兩代的掌廚人,多年來深受老客人青睞,為因應時代潮流自我突破,於新年度裡開設比原先160坪更大的餐廳,面積高達900多坪,專為經營方針,更讓饕客回味無窮。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近年來餐飲業的受僱員工人數、企業家數及銷售額均呈現逐年成長趨勢,我國民眾消費及飲食習慣轉變,加上頂客族及單身人口的增加,使得外食人口也隨之成長,而社群平台的資訊擴散效應、外送電商平台興起及美食觀光,帶動餐飲業消費需求擴增,亦連帶影響餐飲業整體營收。 疫情亦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經營型態雲端化成為趨勢,餐飲業者也為此嘗試發展新型態的經營模式,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線上。 在禁止餐廳內用後,餐飲業者陸續與外送平台合作以減緩衝擊,外送服務能讓餐飲業者更有彈性因應疫情調整經營策略。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10年報告指出,110年餐飲業者加入外送平台的比例為51.6%,相較於109年成長了12.4個百分點,且根據台灣趨勢研究於2021年所做的「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指出,六成民眾在三級疫情期間曾經使用外送服務平台,外送平台成為疫情下,民眾減少餐廳內用的方式之一。 民間消費方面,隨疫情趨於常態化,消費人潮回流,加上部分進口車到港及週年慶集客效應,帶動10月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雙創歷年同月新高,分別年增2.1%及13.8%。 實體通路業者加速數位轉型:零售業者自疫情爆發以來紛紛積極自建或加入網路購物服務平台,截至今年第3季布局線上銷售管道之家數占比達49.5%,較2019年第4季上升10.9個百分點。
中華車說明,e-VERYCA 是目前唯一的商用電動車品牌,採用與 BMW 同等級 Samsung SDI 電池,行駛里程足以供應趴趴走美食工坊外送範圍。 COVID-19疫情自全球爆發以來,在國內有3波較明顯的疫情高峰,分別為2020年3-5月、2021年5-8月及2022年4月起至今,其中以第2波疫情管制較為嚴格,因而內需受創相對較大,今年確診病例雖創新高,惟隨疫苗接種普及,加上國人逐漸接受與病毒共存,管制措施逐步鬆綁,人潮逐漸回流,多項內需指標回溫。 拜登政府擴大圍堵中國科技業,美國政府2019年將中國電信設備廠華為列入黑名單後,最新傳出已停止對美國企業核發向華為出口的供貨許可證,等同於全面封殺。 華為頻頻被美國針對,財經專家黃世聰分析,華為被美國打壓後,靠著收取專利費,全球每賣一台手機能收取2.5塊美金,從專利金方面至少可以賺30億~50億美金(折合約900億~1500億台幣),「美國根本打壓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