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281)
環署與外送平台試推環保餐具 業者祭出歸還優惠 環境資訊中心
環保意識提升,世界環保重要節日422地球日前夕,臺南市環保局提供大眾日常做環保小撇步-出門自備環保餐杯具,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外,到參加「臺南減廢日」的店家消費,還享有加量或折扣優惠。 覺得家裡瓶罐太多,自備容器到無包裝洗衣精補充站買洗衣精也是好選擇,省錢又環保。 環保署為達成「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的一次性塑膠減用時程表,首次與餐飲外送平台業者合作,在11月9日至1月4日於台南市中西區、東區及北區試辦環保外送服務。 消費者可於訂餐頁面選擇使用循環容器出餐,餐後歸還至循環容器歸還點,即可取得30元訂餐優惠碼,下次消費滿100元即可折抵。 環保局長謝世傑說,受疫情影響,一次性餐具使用量爆增,110年1月至8月全市紙容器回收量達6,732公噸,較去年提升約15%,現今疫情降級,希望民眾以行動支持臺南減廢日,民眾與店家共同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台中市政府3日頒獎表揚96家推動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成效優異的綠色餐廳,其中24家餐廳業者即日起至明年3月31日止,推出餐點9折等優惠活動,民眾可透過市府環保局資源回收網下載優惠券;市府同時表揚「回收‧感動」環保攝影比賽28位得獎者,作品即日起至12月20日在台中州廳環保局1樓大廳展出。
現行各項政策推行之目的,主要希望逐步改變人類生活習慣,而不僅僅是末端防堵之手段。 最後,仍有賴於全體縣民共同參與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源頭減量,保護澎湖珍貴的海洋生態,期望民眾配合減塑運動,養成資源回收的好習慣,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優質低碳生活。 環保署表示,為了減少免洗餐具使用,希望比照自備飲料杯模式,和餐飲業者合作,推出自備餐具的優惠,只要消費者自備環保餐具到店用餐或外帶,餐飲業者能給予一些現金折扣或集點免費換餐點、小菜等優惠。 本年度已輔導轄內4間餐飲業者可提供外送時使用可重複清洗餐盒,另輔導4間外燴團膳業者可提供採環保餐具之團膳服務,可供轄內各機關、學校訂購時參考,並持續輔導轄內餐飲業者加入餐具循環行列。 另外,臺南市己於109年起由環保署、foodpanda及循環容器業者「好盒器」合作,在東區、北區、中區媒合22家餐飲業者建立環保外送服務,至110年底總計減少約4000個一次性餐具。
另根據美國農業部之報告,暴露於DEHA的數值仍低於『可擔憂』之數值,同時依FDA測試PVC膜包裹食物雖有DEHA釋出,但此可塑劑含量非常低。 外燴 根據在動物身上之實驗,用於塑膠膜之含量並無有毒之反應,所以在歐美國家並無禁用DEHA之規定。
與2019年之數據進行年度比較,去年未上榜的三商餐飲,今年排名來到第六名,而長榮空廚、華膳空廚、高雄空廚等航空餐旅業者受到疫情影響,在今年則均跌出榜外。 年營收變化方面,2020年多數業者營業收入皆較2019年有所下滑,而亞洲藏壽司、路易莎、豆府及揚秦等業者,則因為積極展店,門市數量擴張,營收呈現成長趨勢,成長率均在10%以上。 宋宜臻坦言,要達到商業模式可營利還要再努力,目前主要是靠大型活動使用環保餐具賺錢,但兩人的環保理念這次能被環保署看中,由環保署出資協助建立回收體系,兩人非常高興。 報導指出,好盒器是由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的宋宜臻、李翊禾兩人共同創辦,一開始是從台南的正興街3家飲料業者共同使用可循環使用的玻璃杯開始,經過3年的努力,目前循環體系已擴大到台南東區、中西區的餐飲店。 有些報導指出,塑膠內含有戴奧辛物質,但依據美國FDA中心研究食物安全及應用營養學的一位消保官Edward Machuga博士說『FDA找不到任何證據顯示,塑膠容器或膠膜含戴奧辛』。
不過,衛生局強調市售大陸花生及香菇不符合法規規定,且來源不明及產品未標示,不能買賣,一旦查獲需下架及依法查處。 自來水廠也提醒說,各加水桶非屬生飲直接供人飲用之盛裝水,並不適用食品衛生管理法包裝用水及盛裝用水衛生標準第五條規定微生限量的規定;所以,民眾至加水桶取水務必煮沸飲,請勿生飲,也張貼有告示及請民眾注意,也會賡續積極檢討各項改善工作及加強設備維護管理,以確保民眾用水安全。 臺南減廢日,一開始規劃為每月1號,沒想到許多參與的店家都自行加碼,不只每月1號提供優惠,有的每週提供一天優惠,甚至常態性的天天提供優惠,以行動表達支持環保、減少產生廢棄物。 一年一度母親節將至,眼見疫情升溫,部分家庭選擇外帶大餐在家慶祝,漢來美食旗下多家餐廳今年母親節檔期訂位已有7、8成滿,消費者偏好有包廂環境,兼顧隱私及防疫。 考量許多人對外食曝險有顧慮,有星級飯店祭出升級版外送服務,專人到府服務,在家也能感受餐廳氛圍,品嘗原汁原味大廚手藝。 為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外帶及無接觸餐飲成為趨勢,促使餐飲業者推出以個人化、攜帶型為主的新產品,例如知名燒肉品牌「老乾杯」推出外帶燒肉便當;王品集團成立新的純外帶品牌「來滋烤鴨」,打破傳統烤鴨需多人共享的限制,推出個人外帶餐。
主導此次活動的西餐行政主廚張駿霖Tony說,外帶外送餐點在市場上行之有年,漢來美食希望提供升級的外送服務,消費者免除舟車勞頓,在家也能有類似餐廳用餐氛圍,在熟悉自在的空間品嘗飯店佳肴,也能擁抱剛剛好的儀式感。 另一方面,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抬頭,以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加上消費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提高,健康飲食風氣興起,植物肉、燕麥奶等植物性餐食逐漸出現在市場上,例如:「八方雲集」推出植物肉水餃;肉品大廠「大成」跨足植物肉市場,旗下勝博殿、檀島等品牌皆推出新創肉菜單。 目前市場上對植物性餐食的接受度不一,植物性餐食是否能從小眾市場邁向大眾商機,成為未來餐飲趨勢仍有待觀察。 除此之外,疫情催化下,宅經濟成為主流,大型餐飲品牌投入電商平台開創另一戰場,例如旗下有饗食天堂、果然匯蔬食等多個吃到飽品牌的「饗賓集團」,推出美食電商平台「饗在家EAT@HOME」;「王品集團」也優化原有的線上零售服務系統,推動「王品瘋美食購物網」。 此外,部分業者為鞏固消費者忠誠度,在疫情期間推出「餐飲訂閱制」服務,消費者可依自身需求,選擇不同餐飲訂閱方案,例如:「瓦城」推出「獨享餐盒訂閱制」、「乾杯」推出雲端燒肉「宅家乾杯」定期購服務,期望透過訂閱制與消費者建立長期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