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2020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版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 商業情報資訊站 另外,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例如華航旗下「華膳空廚」與家樂福合作,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進軍零售通路;連鎖速食業者「頂呱呱」則將熱銷產品「紅茶雪泥」,轉換成冰品型式,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詳見圖4),可發現餐食業及飲料業近五年家數呈現逐年增加之現象,餐食業在110年突破13萬家,飲料業則是在110年突破2.7萬家,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逐年減少,近兩年皆維持在2,200家左右。 創立3年內,便獲得了The Edge Malaysia的青年領袖獎、富比世(Forbes)30 beneath 30、安聯集團(Allianz)未來世代獎首位得主等成就。 除了實體門市外,提克斯國際積極布局虛擬通路,開啟甜點伴手禮的網路電商市場,無遠弗屆的伴手禮配送服務及貼心入微的積極態度,更是讓許多粉絲讚譽有加。 日前受到ITAC中華民國國際貿易協會肯定為2017年年度最具潛力的台灣百大新企業,更獲頒「華人第一品牌」金質獎牌以資鼓勵,對於開業至今即將邁入五周年的提克斯國際團隊表示,對於在五周年前夕獲得此等殊榮感到喜出望外,將更謙卑的持續努力邁進。 各主要國家餐飲市場復甦時間較零售業長:美國疫苗施打較亞洲國家早,餐飲業率先於2021年回到疫情前水準,今年1-10月較2019年同期成長32.4%。 南韓和我國至2021年仍未回復疫前水準,惟自今年1-10月營業額合計已回到疫情前水準,分別增加8.3%及4.0%。 日本受到疫情反覆影響,截至目前餐飲業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今年1-8月減少38.8%。 主要國家零售市場受疫情影響已逐步降低:我國、美國與南韓受惠補助與紓困方案推動,加以消費者轉往線上採購,淡化疫情衝擊,零售業營業額於2020年及2021年創下新高,且今年1-10月營業額明顯較疫情前同期成長,分別增加10.7%、32.0%及17.4%。 台灣外送平台滲透率(外送平台在整體餐飲產業中的占比)由2019年初的0.24%,至2019年底已攀升至1.02%。 2020年疫情意外爆發,能夠延伸觸及消費者的「配送到宅服務」成為餐飲與零售業者的必備選項,帶動台灣外送平台消費金額於2020上半年同期成長近300%、單季消費金額也首度突破30億新台幣、單季消費筆數超過1,500萬筆,外送平台滲透率更是於2020年4月份創下2.79%的歷史新高。 餐飲業者加速外送服務及數位轉型:疫情催生餐飲業提供外送服務,今年5月餐飲業提供「宅配或外送(含加入外送平台)」之家數占比64.6%,較疫情前(2019年4月)增加21.3個百分點。 另業者加速數位轉型,強化數位服務,餐飲業者有提供「線上點餐系統」服務之比率較疫情前增加18.6個百分點,而導入「線上訂位服務」、「行動支付服務」占比亦較疫情前提升。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神達控去年業外大進補,同時全年營收478.33億元,創下歷史第四高,神達控今年的股利配發受市場矚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實體零售通路商的正式進場,使外送品項一舉由熟食餐飲擴及至日常用品,為外送市場撐起第二波成長動能。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 2016年推出的有無外送,經營主體為信義房屋子公司有無科技,同時與台灣大車隊子公司全球快遞形成策略合作,並在今年5月成為LINE SPOT串接外送服務的第一個配送夥伴。 而2020年初次嘗試跨足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同樣擁有知名百貨集團新光三越的投資支持。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數據情報,繪製2020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競爭地圖,呈現各平台業者經營數據與合作競爭脈絡,同時一併提供台灣外送平台消費總金額、每單平均金額,以及外送平台滲透率等關鍵數據,並進一步提出4項觀察重點。 但相較於台灣多數流通次產業別平穩溫吞的成長節奏,挾帶爆發性成長力的「外送經濟」,加上外送平台對將實體門店做為提供服務與雇用基礎的餐飲產業所形成的巨大影響,這些都使外送平台產業成為今年以來台灣流通產業中最受注目的領域。 對餐飲業者而言,與外送電商平台合作,有助於業績成長,及增進曝光度吸引新消費者;然而,外送電商平台抽成為傳統餐飲業的餐飲成本帶來影響,因此如何在平台抽成及宣傳效益中權衡得宜,成為餐飲業者未來面臨的課題。 目前台灣外送市場不僅已孵化出Cutaway、foodomo、有無快送等本土特色新創,大型電商平台蝦皮、候位服務系統商inline、旅遊平台Klook等,也不約而同選擇將餐飲外送服務做為本業以外第一個跨足深耕的產業別。 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2020全年度餐飲業(分為餐館、飲料店、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營業額約達新台幣7,775.62億元,較2019年衰退4.19%,終止近年來餐飲業營業額節節攀升趨勢,首次呈現負成長;其中又以外燴及團膳承包業衰退幅度最高,衰退29.87%,主要仍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所致,詳見《圖一》。 外燴 另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過去五年餐飲業家數呈現逐年增加,從2016年的13萬651家增至2020年的15萬3,689家,年均成長率為4.15%,且2020年仍不畏疫情,整體餐飲業逆勢較2019年增加7,680家。 其中以餐食業家數占比最高,2020年來到125,791家,占餐飲業81.85%,年成長率4.95%;但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家數2020年則較2019年減少26家,近三年皆呈現衰退,詳見《表二》。 在餐飲業所面臨的困境方面,餐飲業受僱員工人數、家數及銷售額近年有成長趨緩之情形,顯示餐飲市場逐漸進入飽和狀態。 根據經濟部108年所做的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餐飲業者目前所面臨的困難包括「人事成本過高」、「人員流動率高」及「食材成本波動大」,顯示餐飲業者如何管控成本及避免人員流失為經營的重要關鍵。 而全家旗下電商平台「全家行動購」瞄準結婚商機,觀察消費者需求,集結各項婚禮周邊需求,推出全台首創預購服務「marry me」。 台灣外送產業雖然迎來爆發性成長,但同時我們也觀測到外送平台每單消費金額持續降低,對於由餐廳、平台以及外送員共同支撐起的產業生態圈形成嚴峻挑戰。 Uber Eats美加負責人也不避諱地指出,不同於過去專注於獨家合作餐廳的策略,目前更希望的是「架構出永續的經營模式」,在合理的利潤空間下,摸索出與合作夥伴以及用戶間互惠互利的良性關係。 熊貓嚴選的服務基礎是以小型衛星倉為中心,搭配配送人員,輻射周邊20分鐘車程內的使用者。 因此,引進熊貓嚴選代表foodpanda在台不僅將資源集中在最後一哩配送服務上,更進一步拓展至更前端的倉儲管理與基礎設施佈建。 以這樣的配送能量、用戶網絡及消費數據為基礎,foodpanda於2020年宣布將轉型為一站式「快商務」即時外送平台,並推出「pandago」純物流品牌,為非透過平台進行交易的門店提供短鏈配送服務,切入last mile第三方配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