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智文化 宴會管理第二版 A8201a ¹ 除了食品,碰觸穆斯林身體的產品也必須符合清真認證。 兩者皆須追溯源頭,從原物料到產品處理,包括工廠設施、製造機械、包裝、倉儲、物流,直到最終端零售賣場,都必須通過認證,才可標示清真標記 (حلال)。 所謂「清真認證」¹ 就是在這個架構上誕生。 在過去加工食品較少的時代,穆斯林² 較容易判斷食物是否符合清真規定,然而現代加工技術日漸發達,伴隨全球化浪潮的影響,各種加工食品成分複雜,光看外包裝也難以判定是否可食。 有句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吃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行為,每個人都需要通過飲食來補充能量。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許多人喜歡上吃西餐,那麼大家對於西餐禮儀了解多少呢? 自助餐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安排座位的,客人自己取了食物端到座位上享用,常見於餐廳。 另一種是不安排固定座位的,客人取了食物可立可坐,也可四處走動,通常在家庭派對或宴會中采用。 博曼女士畢業於波士頓學院,並在哈佛大學研習有效的商業傳播。 她在一九九三年和一九九五年獲得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禮儀,以及公司禮儀、國際禮儀和用餐禮儀方面的證書。 在西餐排位時,男主賓要排在女主人的右側,女主賓排在男主人的右側,按此原則,依次排列。 西餐的烹調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燴、烤、燜等十幾種。 餐具,除瓷製品外,水晶、玻璃及各類金屬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西餐」,是我國對歐美地區菜餚的統稱,是一個泛指。 細分則可分為英國菜、法國萊、俄國菜、美國菜、義大利菜以及德國菜等。 結婚儀式:若男女雙方住在鄰近縣市,通常會在住家迎娶,若距離較遠可以選擇飯店迎娶,在飯店闖關及拜別再前往男方家(或者全都在飯店),以節省中間的車程,時間上才不會太趕。 其中屬於飲食生活的「辦桌」即是一項常民文化,原來它也可能消失於現代化之中,但卻因它文化的特殊性,幸運地被保存下來。 由於辦桌相當符合臺灣人喜愛「豪邁」、「大氣」的特性,將外燴、採購、運輸、租賃桌椅及餐具等相關行業結合的辦桌產業,也就應運而生,進而造就地方特色的辦桌文化。 目前全臺從事辦桌行業最密集的鄉鎮為高雄市內門區,全區一萬多人口中,就有超過150組人以當總舖師為業,幾乎每五戶就有一戶人家是靠外燴辦桌維生。 在英格蘭北部約克市求婚方式頗為奇特,繼承了古代民間遺風,女孩子成熟以後,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顏色的緊身服飾,向男性示意。 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號燈一致。 在此誠摯的盼望拙作《宴會管理》一書再版,能於教學或實務的應用上提供學生實質上的幫助,也能對欲踏入餐飲業的工作者,有著按圖索驥、查閱方便的功能。 惟編者才疏學淺,本書內容雖經再三校對,錯誤或疏漏之處深恐難免,故《宴會管理》一書若有不盡之處,尚祈各界先進與專家學者不吝指正。 2001年起,交通部觀光局更將內門的辦桌列為「臺灣地區十二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之一,顯見臺灣的辦桌文化已成為珍貴的民俗文化資產,值得推廣、重視。 外燴 2009年臺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閉幕典禮時,臺北市政府在運動場中,即委請開平餐飲學校主廚,以臺灣傳統的辦桌方式宴請81國的選手,在國際媒體的傳播之下,席開300桌的文化創意,驚豔全世界。 說到用餐,我們經常會聯想到皇室貴族們奢華的晚宴,他們衣著光鮮得體、舉止優雅,另外晚宴的食物、餐具、座位等都及其考究。 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 當神父詢問一對新人是否願意做對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頭偕老後,新郎給新娘的無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 它象徵著丈夫對妻子的純真愛情,同時妻子也表示接受並忠實於這種愛情。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 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樸為主。 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 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 酒館裡喝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旅館形如一社會縮影,各來自不同的國籍、地方和文化背景,每個人皆扮演不同的角色。 故不論前場或後場,服務或技術,其中細節繁複,故更需要累積豐富的實戰經驗,半點馬虎不得。 而就旅館餐飲部門而言,宴會廳關係整個部門財務營收甚鉅,因此宴會管理在旅館整體經營上實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現今的辦桌規模型態,要到1970年代才開始,以1980年代最為興盛。 表面上辦桌只是將料理菜餚送上賓客桌前的服務,但是其中包含了許多禁忌與禮節,不同的宴請主題有不同的菜式、不同的禮儀,包括碗筷、桌椅的陳設,都有一定的規矩,甚至從菜色上就可看出主人宴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