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s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asia (289)
迎國門將開、後疫情時代 企業尾牙市場漸復甦 產業熱點 產業 經濟日報
但因地名無法註冊商標,民國80年間適逢中華日報挖掘台南特色鄉土小吃,周志峯與兄長商量後,決定以姓氏「周」為家族事業打響名號,周氏蝦捲於焉誕生。 半個世紀前物資匱乏,老百姓首重填飽肚子,因此最早的肉捲以豬肉、高麗菜為主材料,分量也比較大。 外燴 隨著國內經濟起飛,生活獲得改善,才以火燒蝦為主,芹菜、蔥取代高麗菜,加入豬腿肉增添口感,製成蝦捲,1條賣10元,1份兩條20元。
餐飲業做為國人最喜歡的微型創業型態,營收表現充分反映一般民眾的消費能力與市況。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餐飲業營收在2019年前多呈現穩定成長,但2020年因疫情出現反轉,2021年尚未恢復元氣,三級警戒更讓業者叫苦連天。 新冠肺炎疫情使國人微型創業最熱衷的餐飲業衰退嚴重,據經濟部統計,2021年整體餐飲業營收降至近5年低點,又以外燴團膳類降至9年低點最慘。 雖然疫情逐漸趨穩,但過往生活習慣恐難回頭,參與其中者在市場未見底前,均得多方評估、調整因應未來變局。 雲品國際總經理丁原偉說,今年尾牙春酒市場有3大趨勢,第一是提前開賣,第二為企業預算提高,桌價與桌數價量齊揚,第三則是因應企業規模大小,尾牙型態更多元。 核心能量面:疫情對餐飲業是嶄新機會,精進電子商務、數位行銷能力、紮根自家外送物與服務能力、進化新產品開發能力,提升顧客關係,均是致勝之道。
日本零售業營業額至今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今年1-9月年減0.9%。 在飲料業方面,近年飲料業家數、營收均逐年攀升,而相對於餐食業來說,飲料業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小,飲料業家數與營收在109年之成長率分別為7.4%與3.3%,而餐食業則是4.9%與0.5%,飲料業的家數、營收成長表現皆優於餐食業。 手搖飲料商機吸引了許多業者投入,帶動了飲料業家數與營收的成長,如人氣網紅滴妹在109年也搭上手搖飲熱潮,創立自有品牌,憑藉網紅優勢吸引了大量消費者;也有業者跳脫流行的珍奶熱潮,以手工茶凍與在地小農茶葉為訴求,打造有別於珍奶的手作凍飲,來吸引市場上不同的客群。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105年至108年呈現成長趨勢(詳見圖1),從105年的37.1萬人增加至108年的41.2萬人,其中107年首度突破40萬人,但在109年大幅下降至39.3萬人,首度出現負成長,年均成長率為1.49%。
其中Panasonic北九州松下電工是日本住宅設備第一品牌,TOYO KITCHEN STYLE為日本頂級東洋廚房品牌,全系列產品均為日本原裝進口,其ISOLA系列由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操刀。 同時,郎美囡指出,外送平台高額抽成費用等額外增加的新成本,也迫使餐飲經營型態得做適度調整,並會影響房東們,在市場未見底前,參與其中者宜多方調整,以因應未來市場的變局。 餐飲業: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明顯較零售業大,2020及2021年全年營收 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今年上半年受確診人數攀升,影響民眾外出用餐意願,表現尚不穩定,惟下半年隨人潮回流,營業額已超越疫情前水準。
過年期間,台彩推出多款新春限定刮刮樂,有望刮中獎金高達2000萬的超級紅包,許多民眾前往彩券行刮刮樂沖沖喜氣,甚至有人直接豪砸大錢,買下一本刮刮樂碰運氣,但有彩券行業者透露,這幾天買一整本價值3萬6千元刮刮樂的人,幾乎「沒半個贏」。 瓦城比王品更早切入外送服務,除了可把餐廳點的菜送到家,還開發「一人便當」,對單身族或上班族都很有吸引力、業績也不錯。 位於安平路408號的周氏蝦捲總店,隨著業績攀升,營業空間也從1家店面擴充為4家。 該店三樓打通裝修後,改造成寬敞的宴會廳,陸續推出台南小吃風味餐、台南小吃國宴餐。 周志峯說,日據時期經濟管制,阿嬤好不容易跟日本人頂下一張攤販證,夏季在水仙宮賣冷飲,冬天賣粽子、肉丸、肉捲等點心。 加上北海道帝王蟹腳、龍蝦、海蔘等高級海鮮食材無限供應,還有繽紛甜點,每一款都足夠瓦解女士們減肥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