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石斑魚外燴通路 梓官漁會首波拿下2300萬元訂單 生活 自由時報電子報 聯電(2303)去年第四季雖受半導體庫存去化導致產能利用率下滑至90%,但去年合併營收2,787.05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871.98億元,同步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純益7.09元。 今年第一季因客戶積極調整庫存,晶圓出貨預估季減17~19%,產能利用率預期降至70%,但晶圓代工價格維持不變。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近5年逐年增長(詳見圖1),從104年的35.1萬人增加至108年的41.2萬人,其中107年首度突破40萬人,年均成長率為4.11%。 自2020年起,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餐飲市場受到衝擊,傳統經營模式受到挑戰,如何在競爭愈趨激烈的餐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將是餐飲業者們所面臨之課題。 之所以採取供應商模式,其實是因為在馬國現行法規下,PichaEats無法直接雇用難民廚師。 PichaEats服務的內容多元,包括餐飲外送、外燴自助餐,以及不定期舉辦的開放廚房(讓消費者參觀難民家庭廚房)活動。 雖然也面對其他外送平台競爭,但PichaEats以南亞與中東菜系的道地異國風味,作出清楚的市場區隔。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 例如2015年成立的foodomo,背後擁有的是LINE PAY的資源支持。 2016年推出的有無外送,經營主體為信義房屋子公司有無科技,同時與台灣大車隊子公司全球快遞形成策略合作,並在今年5月成為LINE SPOT串接外送服務的第一個配送夥伴。 服務內容包含家庭聚餐、工商聚會、春酒尾牙、浪漫婚禮、彌月之喜、產品發表會等等。 我們在意您生命中每一個幸福的慶典,為您關注每個服務細節,傾心打造專屬您的每一個重要饗宴。 阿秋師自民國80年創立到府外燴筵席;於民國95年成立饗城食品公司迄今已有多年的歷史,是一家專業的辦桌外燴公司,在業界頗負盛名。 外燴 公司是走高貴精緻路線,特選的精選食材,特聘五星級廚藝大師親自操刀,帶領專業的餐飲團隊,提供消費大眾美味平價的餐點。 自民國97年再度帶領饗城所有員工跨足門檻頗高的量販超市通路,以冷凍年菜/傳統滷味/涼拌小菜為主要;將獨家傳統口味帶給消費者多一項選擇。 漢來這次面對的挑戰非常嚴峻,光是春酒訂席就取消至少一百場,其他還包括喜宴取消、餐廳來客下滑等等。 國內汽車大廠中華 (2204-TW) 今 日宣布,電動貨車 e-VERYCA 推出以來上市至今熱銷近百台,除了切入郵務車版圖,也拿下外燴點心業者訂單。 房價居高不下,加上央行4度升息,使得房貸族壓力更大,以1500萬貸25年而言,一年得多付4萬多元,民眾如何理財也成為必須學會的課題,就有網友發文詢問要「先付房貸還是先存股」,立刻掀起熱議,多數網友仍建議先買房,也有人提醒要顧好現金流,建議「同步進行」。 過年期間,台彩推出多款新春限定刮刮樂,有望刮中獎金高達2000萬的超級紅包,許多民眾前往彩券行刮刮樂沖沖喜氣,甚至有人直接豪砸大錢,買下一本刮刮樂碰運氣,但有彩券行業者透露,這幾天買一整本價值3萬6千元刮刮樂的人,幾乎「沒半個贏」。 「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春節時產線仍持續運作,因此仍須部分工程師加班,本應會感到不願意,但有工程師透露,曾聽說大家搶著過年上班,因加班費豐厚,光是加班費加上紅包、春節期間薪水3倍,一天就能領萬元,根本「難以拒絕」。 另一方面,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抬頭,以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加上消費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提高,健康飲食風氣興起,植物肉、燕麥奶等植物性餐食逐漸出現在市場上,例如:「八方雲集」推出植物肉水餃;肉品大廠「大成」跨足植物肉市場,旗下勝博殿、檀島等品牌皆推出新創肉菜單。 目前市場上對植物性餐食的接受度不一,植物性餐食是否能從小眾市場邁向大眾商機,成為未來餐飲趨勢仍有待觀察。 而PichaEats將營收的50%歸屬難民家庭,涵蓋食材成本及家庭所需;其餘50%則歸平台,以支付營運及推廣發展成本。 沒有中央廚房的經營模式,節省了大筆營運和管理費用;更重要的是,PichaEats沒有收不到錢的呆帳,因為客戶必須先付款才能拿到食物。 亮眼的經營績效,讓ADESSO在2008年被票選為美國前5000營業額快速成長的私人企業之一(電腦硬體類名列43名),2010年-2011年再被票選為持續獲利的百大中小型企業。 不僅如此,外送平台長期透過高額補貼換取市占的做法,也對於企業盈利能力造成傷害。 例如日本本土最大外送平台「出前館」2020財年的決算報告顯示,由於配送勞動成本及管銷費用於短時間內衝高,導致雖然年營收大幅成長54.6%至103億日圓的新高,但營業利益卻由前一年虧損3,900萬日元暴增至26億日元,顯示整體產業鏈利潤池的合理分潤機制仍是橫亙於前的重要課題。 而2020年初次嘗試跨足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同樣擁有知名百貨集團新光三越的投資支持。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競爭趨勢則是在於本土新創業者與資訊系統/電商平台業者的積極參戰。 目前台灣外送市場不僅已孵化出Cutaway、foodomo、有無快送等本土特色新創,大型電商平台蝦皮、候位服務系統商inline、旅遊平台Klook等,也不約而同選擇將餐飲外送服務做為本業以外第一個跨足深耕的產業別。 在餐飲業所面臨的困境方面,餐飲業受僱員工人數、家數及銷售額近年有成長趨緩之情形,顯示餐飲市場逐漸進入飽和狀態。 根據經濟部108年所做的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餐飲業者目前所面臨的困難包括「人事成本過高」、「人員流動率高」及「食材成本波動大」,顯示餐飲業者如何管控成本及避免人員流失為經營的重要關鍵。 近年基本工資逐年調漲,增加餐飲業者的經營壓力;而餐飲業屬高勞力密集型、低技術門檻之產業,難以避免人員流失之問題;另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導致食材成本上揚,因此如何做好內部成本控制,減少經營壓力,為餐飲業者須面對之課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實體零售通路商的正式進場,使外送品項一舉由熟食餐飲擴及至日常用品,為外送市場撐起第二波成長動能。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數據情報,繪製2020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競爭地圖,呈現各平台業者經營數據與合作競爭脈絡,同時一併提供台灣外送平台消費總金額、每單平均金額,以及外送平台滲透率等關鍵數據,並進一步提出4項觀察重點。 但相較於台灣多數流通次產業別平穩溫吞的成長節奏,挾帶爆發性成長力的「外送經濟」,加上外送平台對將實體門店做為提供服務與雇用基礎的餐飲產業所形成的巨大影響,這些都使外送平台產業成為今年以來台灣流通產業中最受注目的領域。 台灣外送平台滲透率(外送平台在整體餐飲產業中的占比)由2019年初的0.24%,至2019年底已攀升至1.02%。 2020年疫情意外爆發,能夠延伸觸及消費者的「配送到宅服務」成為餐飲與零售業者的必備選項,帶動台灣外送平台消費金額於2020上半年同期成長近300%、單季消費金額也首度突破30億新台幣、單季消費筆數超過1,500萬筆,外送平台滲透率更是於2020年4月份創下2.79%的歷史新高。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近年來餐飲業的受僱員工人數、企業家數及銷售額均呈現逐年成長趨勢,我國民眾消費及飲食習慣轉變,加上頂客族及單身人口的增加,使得外食人口也隨之成長,而社群平台的資訊擴散效應、外送電商平台興起及美食觀光,帶動餐飲業消費需求擴增,亦連帶影響餐飲業整體營收。 近年隨著經濟成長、國民所得增加,人們生活水準大幅提升,消費者對餐飲需求之消費型態轉變,更為追求生活享受之飲食文化,為迎合消費者需求,產業內發展之餐飲型態更為多元。 此外,近年異國料理崛起,如韓國、日本、美國等國之知名餐飲品牌相繼加入產業,加劇產業競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