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rean history and culture (240)
攜外送平台、擴展外燴、跨足伴手禮 拓客源 餐飲成飯店吸金引擎 A5 話題 20200120 工商時報
近10年間,工作足跡遍及德國、荷蘭、北美、南美、亞洲等地,過著空中飛人般的忙碌生活。 「應該有超過100張機票了!」除了累積紮實的產業經驗、專業能力與豐沛人脈之外,他也在這段期間將整個電子產業觀察透徹。 談起這段忙碌行旅,古紹崙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國「鐵的意志」,有條理、組織的處事態度與制度,為他日後創業帶來深遠的影響。 先祖乃取「醉月」之情景為創業食堂之名---醉月食堂; 「醉月食堂」創立之初專營小吃及外燴(辦桌),服務歷經父、祖兩代之艱難,傳至第三代(魏志佑先生)手中,正值台灣經濟起飛,「醉月食堂」一躍更名「醉月軒」。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近年來餐飲業的受僱員工人數、企業家數及銷售額均呈現逐年成長趨勢,我國民眾消費及飲食習慣轉變,加上頂客族及單身人口的增加,使得外食人口也隨之成長,而社群平台的資訊擴散效應、外送電商平台興起及美食觀光,帶動餐飲業消費需求擴增,亦連帶影響餐飲業整體營收。 近年隨著經濟成長、國民所得增加,人們生活水準大幅提升,消費者對餐飲需求之消費型態轉變,更為追求生活享受之飲食文化,為迎合消費者需求,產業內發展之餐飲型態更為多元。 此外,近年異國料理崛起,如韓國、日本、美國等國之知名餐飲品牌相繼加入產業,加劇產業競爭程度。
包括晶華(2707)(2707)、寒舍(2739)(2739)、天成等三大飯店集團皆預期,今年尾牙業績將好過過去兩年,估成長幅度達10-20%,目前尾牙訂席假日幾乎全滿,平日訂單也持續湧進。 大成以每年五百萬噸黃豆、玉米及小麥採購規模,是東亞地區大宗原料重要的使用者,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全程電腦監控,結合生物科技與營養配方,提供肉雞、蛋雞、鴨、豬、反芻動物、水產品等高飼效、高品質的飼料,是台灣最大的飼料領導品牌,現在中國大陸、越南也擁有多座飼料廠。 不過,市場高速成長的同時也背負著「浴血奔跑」的風險與課題,外送平台健全的獲利模式仍未建立完成,對於上架店家30%-40%的高額抽成比例,以及針對外送人員的分潤模式及工作保障爭議,都是產業建構永續經營模式的挑戰。 尤其雖然台灣整體外送市場規模激烈膨脹,但每單消費金額近兩年卻不斷下滑,2020年3月份更跌破新台幣200元,窮忙隱憂猶如芒刺在背。 2012年foodpanda進入台灣、2016年Uber Eats宣布登台,台灣餐飲外送市場開始逐步增溫。 目前台灣外送平台產業已形成兩大外資龍頭對抗、本土新創湧入、以及專業第三方物流、不動產服務、資訊系統、電商平台異業跨足的豐富產業生態。
在餐飲業銷售額方面,自104年的4,425億元,成長至108年的5,711億元,於106年首度突破5,000億元(詳見圖3),每年銷售額皆有所成長,年均成長率為6.6%。
根據天下雜誌2020年的兩千大調查資料,在觀光餐飲業方面,開曼美食達人(85度C)、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統一星巴克)為餐飲業者中,自2017年起已連續四年蟬聯前三名,且2020年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大幅領先榜上其他餐飲業者。 在業者家數方面,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現象(詳見圖2),106年為13萬家,近年來逐漸成長,至110年成長為16萬138家,年均成長率為4.0%。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106年至108年呈現成長現象(詳見圖1),近兩年因受COVID-19疫情衝擊,109年首度出現負成長,109年及110年受僱員工人數大幅下降至39萬人左右。 PichaEats並不只是讓這些家庭廚房扮演沉默的供應商,而是開放他們的廚房,主動在他們陌生的國度擁抱群眾,因此更有效地讓馬國消費者接納他們,同時讓PichaEats的業務得以更加推廣,達到經濟支持與文化交流的雙重目的。 不斷超越自我 開闊企業新格局|第44屆創業楷模 古紹崙 董事長|艾迪索科技有限公司 Adesso Inc. .... 晶華表示,目前2022年第4季和2023第1季的周末,包含周五、周六、周日的宴會廳都是近乎全滿狀況,平日的訂席率也有近五成。 與去年同期比較,進單率已經成長四倍,距離目標業績已經達成一半,樂觀預估整體會較去年成長約一成,若是加上外燴,有望整體業績可成長50%。
PichaEats正計畫推出更多樣化的商品,包括包裝食品和推出更多具各國特色的食物,提供消費者採購。 PichaEats也將積極建置穩定的後端網路系統,透過線上媒介觸及更多消費者。 除此之外,疫情催化下,宅經濟成為主流,大型餐飲品牌投入電商平台開創另一戰場,例如旗下有饗食天堂、果然匯蔬食等多個吃到飽品牌的「饗賓集團」,推出美食電商平台「饗在家EAT@HOME」;「王品集團」也優化原有的線上零售服務系統,推動「王品瘋美食購物網」。 外燴 此外,部分業者為鞏固消費者忠誠度,在疫情期間推出「餐飲訂閱制」服務,消費者可依自身需求,選擇不同餐飲訂閱方案,例如:「瓦城」推出「獨享餐盒訂閱制」、「乾杯」推出雲端燒肉「宅家乾杯」定期購服務,期望透過訂閱制與消費者建立長期互動關係。
在飲料業方面,近年飲料業家數、營收均逐年攀升,主要成長動能為咖啡店及手搖飲料店快速展店。 除了路易莎、星巴克等知名連鎖品牌咖啡店持續展店外,單店經營的咖啡店亦不斷增加,帶動國內咖啡店家數連年成長。 而龐大的手搖飲料商機,造就許多的市場後進者,如一芳、老虎堂等業者以新鮮現做為訴求,主打單一系列飲品,進入手搖飲料市場;另有業者則以高品質及精緻化為訴求,開拓高價位的手搖飲料市場,帶動整體營業家數及營收成長。 「很多人訝異為何我們花時間讀完大學,卻來當餐飲服務生,」林月金(Kim Lim)自我調侃地說。 2016年,林月金、林淑嫻與李瑞鈴共同成立社會企業PichaEats,透過餐飲外送平台,協助在馬來西亞的國際難民取得經濟來源。 三位馬來西亞大學女生,發現許多國際難民孩童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而輟學,因此成立PichaEats,訓練難民成為專業廚師,提供從設計菜單、品管、包裝、品牌到通路行銷的完整協助,把異國美食送進馬國民眾餐桌,因而改善難民的生計,讓他們的下一代可以接受教育,扭轉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