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issues in the central asia republics (216)
攜外送平台、擴展外燴、跨足伴手禮 拓客源 餐飲成飯店吸金引擎 A5 話題 20200120 工商時報
雖然也面對其他外送平台競爭,但PichaEats以南亞與中東菜系的道地異國風味,作出清楚的市場區隔。 團隊首先培訓這些難民成為專業廚師,提供各國特色料理,再透過品質控管、行銷宣傳和通路,將佳餚遞送到消費者手上。 創立至今,已有25個難民家庭成為PichaEats供應商,爭取到至少500家企業客戶,遞送了超過16萬份佳餚,並已回饋200萬馬幣(近1,383萬台幣)給當地難民家庭。 Picha Project提供餐飲外送平台服務,讓難民家庭可以把手作食物賣給大學生,讓家庭可以有錢讓子女繼續讀書。 畢業後,三人將Picha Project發展為社會企業PichaEats,從吉隆坡進一步拓展組織規模。 現在,PichaEats與來自敘利亞、緬甸、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難民家庭合作,提供各國的傳統特色料理,也幫助馬國民眾有機會了解不同的風俗文化以及難民議題。
目前台灣外送平台產業已形成兩大外資龍頭對抗、本土新創湧入、以及專業第三方物流、不動產服務、資訊系統、電商平台異業跨足的豐富產業生態。 阿秋師自民國80年創立到府外燴筵席;於民國95年成立饗城食品公司迄今已有多年的歷史,是一家專業的辦桌外燴公司,在業界頗負盛名。
中華今日指出,趴趴走美食工坊透過「車電分離租賃方案」,添購電動貨車,正式跨足餐飲業,未來持續拓展商用車版圖。 其中台北老爺的ROYAL BAKERY推出造型蛋糕開拓客層,寒舍艾美則推出全年常銷的奶黃餅、養生雞粥,並積極洽談年節商品的多元化銷售管道。 誠品行旅為搶婚宴與商務餐飲商機,將二樓In Between之間餐廳裝修為全新多功能空間,一樓的The Chapter Cafe則與AE卡和花旗Prestige卡合作,開拓更多高端餐飲消費客層。 〔記者蘇福男/梓官報導〕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輔導業者拓展石斑魚內銷市場,首波鎖定外燴、餐廳等通路,梓官區漁會初試啼聲即拿下2300萬元訂單,今、明2天熱鬧舉辦促銷活動。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詳見圖4),可發現餐食業及飲料業近五年家數呈現逐年增加之現象,餐食業在110年突破13萬家,飲料業則是在110年突破2.7萬家,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逐年減少,近兩年皆維持在2,200家左右。 在業者家數方面,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現象(詳見圖2),106年為13萬家,近年來逐漸成長,至110年成長為16萬138家,年均成長率為4.0%。 PichaEats以餐飲這個龐大的商機為切入點,將難民帶在身上的特色和技能——異國料理和廚藝——充分發揮,在競爭激烈的餐飲紅海市場中,開創出新的藍海市場,占據一個區隔鮮明的位置。
近年基本工資逐年調漲,增加餐飲業者的經營壓力;而餐飲業屬高勞力密集型、低技術門檻之產業,難以避免人員流失之問題;另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導致食材成本上揚,因此如何做好內部成本控制,減少經營壓力,為餐飲業者須面對之課題。 另一方面,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抬頭,以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加上消費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提高,健康飲食風氣興起,植物肉、燕麥奶等植物性餐食逐漸出現在市場上,例如:「八方雲集」推出植物肉水餃;肉品大廠「大成」跨足植物肉市場,旗下勝博殿、檀島等品牌皆推出新創肉菜單。 目前市場上對植物性餐食的接受度不一,植物性餐食是否能從小眾市場邁向大眾商機,成為未來餐飲趨勢仍有待觀察。 綜上所述,疫情爆發重創餐飲業經營,整體餐飲業營業收入減少,在營業家數持續成長的情況下,同業之間的競爭狀況將持續升溫。 此外,除面臨業者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根據經濟部110年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營業成本、食材、人事及租金等成本上升亦為餐飲業者所面臨之困境。
餐飲業者透露,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時期,百貨商場店遭逢的來客量減少衝擊普遍高於街邊店,且營運條件受限程度確實較多。 雖不代表以後百貨商場店將因此式微,但若租金、位置等條件符合要求,依據不同品牌業態營運特性,開設街邊店的可能性確實再度提升。 近三年坐穩餐飲業TOP10龍頭之悠旅生活事業,2020年營收來到新台幣112.23億元,但較2019年衰退2.3%。 該公司所經營之「星巴克」為連鎖咖啡店龍頭,但近年台灣本土連鎖咖啡品牌「路易莎」打著平價咖啡為號召急起直追,據了解「路易莎」2020年門市達508間,超越「星巴克」的505間門市。 經營「路易莎」咖啡店之路易莎職人咖啡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21年9月股票興櫃掛牌,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新台幣19.67億元,較2019年大幅成長32.24%。 「路易莎」除布局台灣市場,目前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目前於泰國已設有4家門市,並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日本等國家皆完成註冊,另亦與印尼當地知名企業簽約合作。
疫情加速餐飲市場的變化,也導致消費者行為與偏好產生改變,在市場競爭與疫情的催化下,餐飲業者必須正視數位轉型議題,經營重點逐漸導向服務價值的提升,借助科技提升服務水準。 展望後疫情時代,提供多元化服務,著重顧客服務體驗,並邁向數位轉型,將是搶佔先機、提升競爭力之關鍵。 是故,為因應餐飲業人力短缺問題,結合新興科技發展智慧餐飲服務為餐飲業重要的發展趨勢,未來可引進智慧點餐機、餐盤回收機器人等智慧科技設備,不僅能填補人力缺口,亦可創造全新的服務體驗;此外,透過智慧科技取代人力繁瑣之工作,可將現有人力予以更高層級的訓練,帶動整體人力升級。 在創造差異化方面,食物永續為餐飲業未來發展之方向,規模較小的餐飲業者可結合在地食材及文化特色創新料理,提升整體餐飲品質;而大型連鎖品牌方面,除了嚴格把關食品安全之外,可結合供應鏈,朝食物永續方向落實。 此外,為尋求新的成長動能,大型連鎖品牌積極布局東南亞及歐美等餐飲市場版圖,亦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面對國內餐飲產業劇烈的競爭強度,若能解決國內餐飲業所面臨之瓶頸,洞悉國際情勢,拓展全球市場,將能創造龐大的商機。 隨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地蔓延,各國停工封城、社交距離及限制內食等規範,亦造成全球餐飲業市場劇烈震盪,2020年全球餐飲業營收大減26.2%。
飯店業者提高餐飲收入的策略包括:1.餐廳改裝,2.菜單推陳出新頻率增加,3.增加客座場次與頻率,4.開拓外燴市場,5.擴大搶攻婚宴商機,6.爭取各商會協會商務聚餐訂單,7.搶進食品零售市場,8.與外送平台合作,9.搶進伴手禮市場,10.與精品或發卡銀行結盟開拓多元銷售通路。 面對國內餐飲市場趨向飽和的情況下,臺灣餐飲品牌陸續前往海外布局,其中以中國為主要發展之市場,卻因近年來兩岸關係陷入僵化,加深經營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 然而,隨著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臺灣餐飲品牌業者亦紛紛轉向東南亞布局,藉此擴展市場版圖;其中臺灣手搖飲料品牌可謂是海外布局的領航業者,不僅已在東南亞市場站穩一席之地,隨著近年颳起的珍奶熱潮,也陸續插旗日韓、歐美等市場。 在PichaEats成立之始,團隊便獲得來自馬國新創資助平台MaGIC(Malaysian 外燴 Global Innovation & Creativity Centre)的創業輔導和資金,讓PichaEats在成立不到6個月就開始獲利。 站穩腳步後,PichaEats便積極拓展團隊規模並持續尋求外部資金,也陸續獲得來自芝華士創投(Chivas Ventures)和安聯集團的資助和經營輔導,讓PichaEats得以在短時間內奠定良好的組織基礎,有助於之後的商業發展。 「很多人訝異為何我們花時間讀完大學,卻來當餐飲服務生,」林月金(Kim Lim)自我調侃地說。 2016年,林月金、林淑嫻與李瑞鈴共同成立社會企業PichaEats,透過餐飲外送平台,協助在馬來西亞的國際難民取得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