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你的社群媒體行銷風格 Discovering Your Social Media Advertising Type 品牌癮-法博思品牌顧問 根據調查顯示,幾乎有超過一半以上的Instagram使用者(300萬人)每天都會登入此社群網路,主打強項就是圖片。 對品牌來說是相對友善的平台,因為它並不會過濾或是隱藏任何的動態,或是以雜亂無章方式呈現。 例如一個與生活相關的衣服品牌Ugmonk,透過Twitter發布印上賈伯斯經典語錄「Never Settle」的品牌衣服,同時搭配賈伯斯曾經說過的激勵人心的短語。 根據 Twitter的使用者偏好,照片比起純文字的轉發比率高達94%,那些激勵人心的短語又總是令人會心一笑,並深得Twitter使用者的心。 對Twitter的使用者來說,他們最先接收到的訊息並不是品牌為了銷售或是宣傳的衣服,而是那些鼓舞人心的名言佳句。 優點是所有的品牌都有均等的機會,只要付費就能夠將目前存在的客群或是曾經瀏覽過你的網站的消費者,增加網站在臉書上的曝光率。 因此,付費廣告的優勢便在於它是高度目標化的、與消費者喜好高度相關的,比起將廣告暴露在非主要客群中來得更有效。 而通常在Facebook上看到顯示「贊助」二字的就是社群媒體廣告,社群媒體廣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透過廣告所觸及的受眾將我們所投廣的內容進行分享的話,這些曝光是不會增加廣告費用的,所以在下廣告的同時,要注意這篇貼文是否有效引起用戶注意,甚至使用戶願意轉發。 本研究主要探究行動廣告在不同社群媒體上面的風格屬性與氛圍,透過廣告價值(資訊性、娛樂性、干擾性、可信性)、廣告訴求(理性訴求、感性訴求)以及廣告類型(告知性、說服性、提醒性、比較性、增強性),來分析行動廣告在Facebook以及Instagram上不同的風格差異比較。 首先根據相關文獻探討建立分析類目,採用內容分析法研究抽樣的200則廣告,並使用SPSS獨立樣本t檢定來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Facebook和Instagram整體廣告上的風格比較,差異最為顯著的是理性、感性以及增強性。 並且Facebook偏向資訊性、理性、告知性、比較性、增強性,而Instagram則是在娛樂性、干擾性、可信性、感性、說服性、提醒性較為突出。 因此要透過LinkedIn經營社群網絡關係,必須意識到:使用者通常是對你的公司有興趣的人,像是找工作、或是商業合作夥伴,對商品的行銷和推廣是不管用的。 Instagram比較適合擁有實體環境展示空間,大量的產品和配件可以在同一個畫面中顯示的品牌。 例如衣著服飾配件這些商品可以被實境展示,同時搭配呈現,也很容易拍出唯美、吸睛的照片,甚至透過照片說產品的故事,便很適合使用Instagram。 但若品牌不符合上述的內容,只要能夠創造一個創意十足的策略,像是讓消費者主動為品牌創造流量的UGC,搭配一致性的主題標籤、影片討論,Instagram也能為品牌形象或是銷售量帶來一場炫風。 註:UGC就是讓使用者自行創造話題性,讓網友透過影片擁有自我展現的舞台,同時也可能獲得廠商的回饋,具極大的傳播效應,往往能為品牌帶來的加分效果。 例如前陣子許多業餘愛好者使用GoPro拍攝自己挑戰極限運動的過程,或是驚人的美景。 seo 透過使用者的分享影片,搭配主題標籤不僅增加Youtube的瀏覽次數、訂閱人數,也影響潛在消費者產生「我應該也可以做到」的感覺,使得GoPro一夕爆紅。 因為根據全球社交媒體的調查,使用者並不偏好「購買」按鍵,在Tumblr、Instagram、Pinterest、Twitter、Facebook五個社群網站中,又以臉書的使用者,最不喜歡看到「現在買」的按鍵。 社群媒體無所不在,是一個提高品牌知名度與認知度重要的管道,可經由社群媒體作品牌互動,同時還可以透過社群媒體做口碑行銷,觸及到潛在的消費者。 主要使用者的年齡層在18-29歲,佔了87%,30-49歲的使用者比例減少,但65歲以上的長者則有顯著增加的趨勢。 學歷分布的特性也十分廣泛,但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使用者亦有增加的趨勢。 所以社群並不是單指某一特定管道,像是 Facebook、PTT、LinkedIn、Youtube、Instagram等,這些有人群聚集的平台,都稱為「社群」,而在這些平台上進行行銷行為,都稱之為社群行銷。 若你是國際品牌,你可以依據公司的業務性質與目標,選擇你適合的社交平台,如果你公司是B2B,那著重商業社交的LinkedIn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如果你身處時尚業,那麼Pinterest或Instagram就會是理想的發展聖地。 如果你有好的內容,可善用聯盟行銷(Association Marketing或Affiliate Marketing),推廣你的內容,同時還可以賺取聯盟佣金,聯盟行銷有許多形式,像是書籍、播客、影片、email都是其中幾種,還有許多其他形式都是不錯的內容行銷。 傳統媒體行銷費用(如電視廣告)相當高,總讓小本經營的老闆總望之卻步,但數位行銷的靈活度與試錯成本,都可依業主的狀態做出彈性調整,花費成本越少,相對獲利的空間越大。 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若消費者有使用產品佈告欄的功能,當產品降價超過10%以上時也會主動告知使用者。 然而根據臉書過去兩年來的使用者人口統計變數分析,並沒有很明顯的差異。 此外,根據MillwardBrwon的調查,有87%的使用者習慣在Pinterest上找東西,買東西。 研究調查指出,Twitter的使用者偏好圖片更勝於影片,有趣的內容(how-to and list blog spot)比起他種類的資訊的轉發次數來得更高,有「引經據典」的動態比起那些沒有「引用」的動態,多了43%的追蹤者。 Facebook是目前眾多社群網站之中,使用人數最多的,廣泛地連結每個人生活圈的朋友和家庭成員,對業者來說也是連接消費者的管道之一。 事實上每個社群網站都有其所屬的主要客群跟使用偏好,選擇正確的社群網絡經營是很重要的,畢竟如果是一個小公司或是在很有限的資源下,你一定不會想花大把的時間和鈔票try and error的經營社群網絡。 然而社群媒體不斷的推陳出新,用戶一般除了會使用原有的平台外,也會嘗試新的,但不會做替換,就像是先接觸Facebook,後來推出Instagram,用戶不會因為有Instagram就不使用Facebook,通常會兩者都做使用。 最引人處在於可群發,即時一對一訊息,與目標粉絲眾拉近距離。 特別適合需大量諮詢服務的企業,更易接觸到平常網路上少出現的「中高年齡層」。 數位廣告 通常也比傳統廣告更具成本效益,通過相關的機制,依據點擊次數、觀看時長等來決定廣告的費用,所以能使品牌定期衡量支出的預算並隨時進行調整。 也因此數位行銷可以利用較少的預算幫助我們接觸到更多的受眾,並且瞄準最有可能購買品牌產品或服務的潛在客戶。 國外知名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指出, 數位廣告 已經成為新常態,它是增長最快的行銷管道。 且根據國外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指出,2020年美國社群媒體廣告支出達到43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了20%。 現在消費者接收資訊的管道已經漸漸從線下轉換到線上,而在這樣轉換的同時,品牌所要實行的行銷策略,以及要投放的廣告,都勢必須要改變支出行銷預算的比例。 社群媒體提供了很多方式來強化你的品牌,為你的觀眾打造個人化的相關內容、信息和優惠,加速他們的需求做購買。